新中国以来最大的寿险赔付事件是中国人寿理赔汶川大地震
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这场建国以来破坏程度最高、破坏面积最大的自然灾害,使灾后的保险理赔工作,成为一场空前复杂而特殊的攻坚战。
如果不是灾难,谁都不会想象,平时西装革履、做事有板有眼的保险人,也会像战士一样昼夜兼程,以急行军的速度寻找保户。灾后,没有一名营销员坐等保户报案。5月13日,位于重灾区什邡的中国人寿支公司立即组织了6个抗震救灾突击小队,深入红白、云华等重灾区,边救灾边找客户。崇州支公司营销员杨全富一个人翻山越岭,20天内寻访了800位客户,摸清他们的受损情况,送去了宝贵的精神支援。
除了派遣救灾突击队,中国人寿还通过客服电话、广播、电视等在四川、甘肃、重庆、陕西和云南五省市发短信、公布理赔报案电话,多方寻找保户。
据统计,灾后一周内,中国人寿四川、陕西、重庆、云南、甘肃等5家分公司共接到理赔报案10201件,预估赔款1.32亿元。其中主动与客户核实的案件占总预估赔款额的92%。
这家中国最大的寿险公司在大灾面前,表现出了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5月12日,中国人寿集团及相关机构紧急启动重大灾害事件预警机制,集团总裁杨超连夜赶往灾区,同时超常规预付1000万元,支付保户的医疗费用。鉴于大灾理赔涉及死亡认定、受益人认定等较为复杂的技术,6月6日,公司从全国调集300余名理赔业务骨干,派往灾区进行理赔援助。同时在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重灾区设立了69个理赔服务站,展开现场理赔服务、上门理赔服务。
5月29日,中国人寿发布十项震灾理赔承诺:包括提供无保单理赔服务、简化遇难客户身份确认等内容;6月5日,向社会承诺于8月31日前完成绝大部分理赔工作。
=
截至2008年6月26日,中国人寿已接震灾理赔案件14268件,预估赔款约为2.95亿元。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寿险赔付。
外界担心,在资本市场降温、保险投资收益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巨额赔付,会不会对中国人寿的经营业绩产生大的冲击?
“中国人寿完全有能力做好此次震灾的保险理赔工作。”中国人寿集团副总裁万峰说,2007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人民币2812.94亿元,净利润为281.16亿元,实际偿付能力额度为法定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5.25倍。有每年两千多亿元的保费收入做保障,赔付资金不成问题。此外,通过此次集中理赔,中国人寿可以对产品开发、理赔服务、应急系统、巨灾数据积累等多项工作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正向的意义。
5月13日起,中国人寿多次在企业内发起捐款活动,截至6月3日,公司员工及系统内营销员共向灾区捐款近6000万元。14日,中国人寿所属“国寿慈善基金会”表示将全面承担地震孤儿成长至18周岁的基本生活保障。震后,公司向所有参与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官兵、公安干警、地震局专业救援队员、医护工作者、新闻工作者、作家及文艺工作者等12个群体赠送保额为20万元的人身意外险,并已先后为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不幸遇难的失事直升机机组人员、川北医院救护人员等8名烈士赔付此项保险金。
“中国人寿始终认为,一家追求持续发展的企业,必须实现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统一。尤其是在大的社会灾害面前,不仅要及时理赔给付,还要积极参与重大事件处理,减轻政府负担,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中国人寿保险集团董事长杨超对记者说。
汶川地震造成40多万人伤亡,但据中国保监会统计的数字,截至6月24日,人身险报案不足3万例。“这充分暴露出人们的风险意识还非常薄弱,以及我们面对灾害缺乏相应的防范和风险管理手段。”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表示。
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根据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的统计,1980年至2007年,中国共发生巨灾损失事件745次,其中70%是风暴和洪水;此外,2/3的大城市还受地震的潜在威胁。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缺乏政策扶持,我国至今仍没有建立起巨灾保险机制。
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英齐在此次理赔后表示,公司将积极参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巨灾应急处理长效机制。公司向行业和主管部门发出建议:保险公司在每年年终决算时候,专门计提一定比例的巨灾风险准备金,通过巨灾风险准备金的逐年累积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巨灾风险;由行业协会牵头,研究开发针对地震、海啸等引发重特大损失的自然灾害分保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分保;保险行业共同制定针对不同灾害损失层级的应急机制,保证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各个保险机构都可以迅速按照巨灾应急处理的规律和机制启动不同层次的应急预案。“只有这样,才能在巨灾发生时,抗灾救灾的工作更加的快速、及时,也更加的有效,能够更好地发挥保险经济补偿的作用。”
6月13日,中国人寿率先推出重大自然灾害意外伤害保险,涵盖地震、洪水等六种重大自然灾害,以附加险的方式附加于主险合同,承担由灾害引起的被保险人身故和残疾责任。专家指出,这是以市场化手段转移自然灾害风险的有益尝试,值得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