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奠基人是孙中山先生

民国初年,我国南北各省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发展航空。孙中山在国内“无尺寸之地”的情况下,大力提倡“航空救国”,发动海外华侨捐款,培训和储备航空人才。

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和领袖孙中山先生,倡导三民主义,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奋斗终生。

由于受到清政府的追辑,自1907年起孙中山便长期游历欧洲、北美,考察英、法、美等国,直到国内爆发武昌起义归国。期间耳闻目睹西方航空的发展和应用,敏锐地预见到飞机对于军事作战、民用交通的重要作用,此时的孙中山热切盼望中国有自己的飞机。

1910年6月,冯如在奥克兰制成了更加先进的“冯如”2号飞机,正在旧金山华侨中间进行革命活动的孙中山先生异常振奋,满怀期待地说:“吾国大有人才矣”。

在“航空救国”思想的驱使下,孙中山在美国华侨中间多方开辟渠道,筹措经费,招揽人才,倡导华侨成立公司制造飞机。辛亥革命爆发后,在他的倡导和组织下,在美国华侨中以及湖北、广州、上海军政府先后创办了4支航空队,准备用于推翻清朝帝制。

1910年3月,孙中山的美国檀香山成立同盟会分会,倡议当地华侨筹资成立中华民国飞船公司制造飞机,并鼓励当地华侨青年学习飞行技术。

1911年9月14日,孙中山致电旅美革命党人再次提及飞机的重要性。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后,同盟会在三藩市的美洲总支部发支华侨出钱出力,于11月组建23人的华侨革命飞行团,以著名飞行家谭根为统领,李绮庵、余夔为助手,并聘请威尔霍斯为飞机工程师。

1911年11月湖北军政府航空队成立,刘佐成任队长,潘世忠任顾问。航空队有法制“桑麻”飞机2架(法国飞行家在上海表演用过的飞机,辗转到达时需要修理)。当清军与革命军在湖北激战时,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曾多次与孙中山电文往来,商请购买飞机事宜。

1911年11月9日,广东响应辛亥革命,成立广东军政府,12月成立广东军政府航空队,从美国归来的冯如任队长,朱竹泉任次长。航空队有冯如带回国内的2架自制飞机,准备随同北伐军北上作战,担任军事侦察任务。

1911年12月,留学英国的厉汝燕受上海军政府都督陈其美的邀请和委托,在奥地利选购2架“鸽”式单翼飞机回国,被委任为上海军政府航空队队长。

“鸽”式飞机为奥地利工程师伊戈-爱垂奇(Igo Etrich)设计 ,委托诺勒机器工厂生产。1911年意大利与土耳其的战争中,“鸽”式飞机首开飞机用于空中轰炸的世界纪录。

1912年2月12日,正当4支航空队跃跃欲试,准备随军北上讨伐满清王朝之际,清帝溥仪宣布退位,清王朝覆灭。

4支航空队虽然没有能够直接参战,但却给予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以有力的震摄。

1912年4月13日、14日,上海军政府航空队队长厉汝燕,驾驶“鸽”式飞机在上海江湾跑马场上空进行飞行表演,并散发传单庆祝辛亥革命成功。

1913年7月,第一次讨袁战争失败后,孙中山出走日本期间与日本飞行家共同筹办航空学校。1915年4月,由孙中山亲自定名的中华革命党飞行学校在日本西八日市机场成立。学校有华侨学员20余名,华侨捐赠的飞机3架,聘请了日本教官和美国顾问。1916年3月开始飞行训练。当时,国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讨袁运动,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并于4月返回上海,亲自组织指挥革命党举兵讨伐袁世凯。

1916年5月,为壮大起义军的声势,孙中山将驻日本八日市的中华革命党飞行学校调迁到山东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更名为中华革命党东北军华侨义勇团飞机队,参加讨袁战争。飞机由日本教官驾驶执行空中侦察、散发传单等任务。

5月10日,还用“三炮台”牌香烟罐装填炸药制成炸弹,投到济南城内的山东督军府内,造成了极大心理震慑。

1913年3月,中华民国飞船公司在美国檀香山创办,仿制出双翼飞机一架,由公司飞机科教练谭根试飞成功。同年7月,根据孙中山指示,谭根驾驶该机飞往国内准备参加讨袁战争。由于讨袁战争失败,中途返回檀香山。不少在中华民国飞船公司工作和学习过的华侨后来成为创建广东空军的骨干。

1914年6月,在美国塞寇蒂斯-莱特航空学校学成毕业的林福元,携带寇蒂斯飞机一架,经日本到达香港。在港期间,他了解到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及其航空救国思想,决心追随孙中山。

1917年9月,孙中山到达广州就任军政府大元帅,积极开展护法斗争。回到广州的林福元立即投靠军政府,被孙中山任命为广东航空队副队长。其后的几十年里,林福元在中国航空界,历任军事航空、民用航空、航空教育、飞机制造等方面的要职。

1916年,遵照孙中山的嘱托,中国国民党赴美总支部长林森在华侨的资助下,于纽约州布法罗市寇蒂斯飞行学校内开办了中国国民党飞行学校,接受美国空军军事训练。首批20名学员于1917年秋相继毕业,组成国民党航空队,由杨仙逸率领回到广州,参加护法斗争。孙中山下令在广州大沙头开辟飞机场,任命杨仙逸为航空队队长。

1917年2月,孙中山指派专人联络加拿大华侨,在加拿大沙市加寸城创办了中华革命党强华飞行学校,招收学员10余人。

孙中山先生的“航空救国”思想和他对航空事业的期望,集中体现在他1921年亲自撰写的《十年国防计划》中。在这份自己称之为“救国计划”的63个要点中,关于航空多达9条,包括:
建设新的航空港;
制定航空建设计划;
举行全国空军攻防战术演习;
各列强定制飞机以便进行仿制;
聘请外国航空教练来华训练空军;
使空军建制标准化;
发展航空制造工业;
训练一支立于不败之地的空军;
研究列强在远东地区空军力量与中国防空的关系。

“航空救国”思想是中国航空史上的创举,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航空事业当之无愧的奠基人。遗憾的是几年以后,孙中山先生就积劳成疾,与世长辞,发展中国航空事业成为伟人的遗愿。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