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产的第一架高亚音速轰炸机是“轰-6”

1956年,中苏两国政府签订协定,由苏联帮助中国建设中型轰炸机制造厂。

1957年,苏联同意提供图-16型中型轰炸机全套技术资料,由中国进行仿制生产。1957年,苏联提供了两架图-16型轰炸机样机和全套技术资料以及飞机散装件。由此,中国开始该型轰炸机仿制,并命名为轰-6型轰炸机。

轰-6的仿制工作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和西安飞机制造厂共同承担。哈尔滨飞机制造厂为主制厂,负责机身、中央翼、中外翼、垂直尾翼、水平尾翼以及起落架的制造装配等。

该型机的动力装置——涡喷-8型发动机则由哈尔滨、沈阳、西安的三家发动机厂联合仿制。

1959年,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在厂长陆钢的组织下,仅用67天时间就完成了第一架轰炸机的总装。同年9月27日,轰-6型飞机由李源一机组驾驶,首飞升空。

1961年,国家航空工业局决定,轰-6型飞机及发动机的仿制工作全部移交西安飞机制造厂和发动机厂进行。转厂仿制的轰-6型飞机是图-16型的改进型。飞机采用细长流线型机身,后掠机翼,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也有较大后掠角,安装两台涡喷-8型发动机。

轰-6型战机是当时中国制造的吨位最大、技术最复杂的战机。它综合了图-16的特点,在设计上作了改进。全机共有零件5万种24万件,标准件4000种36万件,铆钉1000种100万个;共需各种原材料150吨,电线长25千米以及成品附件894项。

该机最大载弹量900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1014千米,实用升限13.1千米,最大航程5760千米。

涡喷-8是一种大功率航空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为93千牛(9500千克),发动机重3.1吨,最大直径1.4米。每生产一台发动机,需高级耐热合金钢15吨,有色金属9.5吨。发动机的制造、装配与试验,需要包括万吨水压机在内的几百台精密、大型、专用设备及试验设备。拥有这些大吨位飞机和大功率发动机的制造能力,反映一个国家的国力和工业基础,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生产这类飞机和发动机。

轰-6型高亚音速轰炸机是现今仍在役的、并不断得到改进和突破的重要空军机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