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卫星之父“是赵九章院士
随之,主管科技的聂荣臻副总理责成张劲夫等进行研制卫星的规划设想安排,为此,中科院成立581组,组长钱学森,副组长赵九章、卫一清。581组下设技术组,由赵九章主持,成员包括陆元九、杨嘉墀、陈芳允、马大猷、贝时璋等十多位专家。技术组多次开会,讨论卫星的科学技术问题,提出规划设想和实施的技术途径。由赵九章技术汇总,当时的建议是先从探空火箭搞起,再搞小卫星,第三步才搞大卫星。
1958年,中科院派赵九章率代表团去苏联访问,希望参观苏联搞卫星的情况。访苏70天,1958年底回到北京,在当时的中苏关系背景下,事关保密,代表团想参观的东西大部分没有看到。
赵九章与代表团认真作了总结,认为科技方面还是有些收获,有些启发。大家感到发射卫星靠外援是不可能的,只能自力更生,立足于国内,要依靠国家的现代工业基础和现代科技水平。对比苏联和我国的情况,我国发射卫星的条件远未具备。我国空间事业也应由小到大,由低到高地逐步发展。
工作逐步开展
1959年初,中科院按照中央的指示进行空间任务计划的调整。提出“大腿变小腿,卫星变探空”的工作方针。据此,赵九章与卫一清、钱骥商量,1959年2月提出今后工作的五项建议:“以探空火箭练兵、高空物理打基础、不断探索卫星发展方向、筹建空间环境模拟实验室、研究地面跟踪接收设备。”从1959年到1965年,赵九章一直按照这五项建议,在他所领导的研究机构里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火箭探空已进行了20多发的探测试验,取得了一批科学数据和一些技术经验;空间环境模拟实验室已初具规模;主要几项卫星预研课题已有较好的进展;空间科学研究也有了良好的开端。科研队伍逐步壮大,由1958年底的8个研究组几十人,发展到1964年底的5个研究室400多人。
建议国家立项
1964年10月,应国防科委邀请,赵九章、钱骥等参观了导弹基地,与搞火箭的同志座谈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问题。根据在基地了解的情况,结合六七年来卫星预研工作的基础,1964年12月,赵九章写了一封信给周恩来总理,建议将发射卫星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这一建议受到周总理的重视。国防科委、中科院遵照总理指示,抓紧座谈讨论,拟定计划方案,积极研究卫星立项的准备工作。经中央专委1965年5月12次会议和1965年8月13次会议研究批准,卫星正式立项。
卫星方案论证
1965年10月20日到11月30日,中科院受国防科委委托召开了“我国第一颗卫星方案论证会”,会议由中科院副院长裴丽生主持,会议的科学技术汇总由赵九章负责。赵九章在会上报告了我国卫星的总体方案(草案),他对卫星这一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主要科技问题作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以及可能解决的技术途径。
钱骥在会上报告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本体方案(草案)》,会上还报告了卫星运行轨道、地面跟踪及布站方案和火箭运载的设想方案等。会前,赵九章、钱骥、总体组与各专业组作了充分技术准备,主要方面都准备了文字材料。会议开了42天,进行了充分讨论。会议集思广益,最后归结的目标是1970年发射;要求是:“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卫星命名为“东方红1号”,卫星外形是一个1米直径近球形的72面体,卫星播放《东方红》乐曲,以及卫星的主要技术指标都得到大会的肯定。
我国早期卫星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凝聚着赵九章的心血。
卫星运行轨道
关于卫星轨道问题,早在方案论证会的前半年,就受到赵九章的关注。他认为一个1米尺度的卫星入轨后,就像几公里外的一只苍蝇,要找到它,就要在发射卫星之前,首先要把卫星的运行轨道,轨道的计算、测量、预报以及跟踪站的布置等搞清楚。中科院理应先走一步,把此事承担起来。1965年4月,他找中科院数学所副所长关肇直商量,由数学所承担此事,又找紫金山天文台的同志一起组成小组,专攻卫星轨道选择与计算问题。由于赵九章的及早部署,使我们能适时制定出适合国情又具有较高水平的方案,节省了资源又赢得了时间,对以后的卫星工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卫星系列规划设想
1966年1月,中科院成立卫星设计院(代号651设计院),赵九章被任命为院长,他除了抓第一颗卫星的研制工作外,还注意到我国卫星型号发展问题。1966年5月,中科院召开卫星系列规划设想讨论会,赵九章在会上报告对我国卫星系列规划设想,主要内容有4点:1.以科学试验卫星作为开始和基础;2.对地观测卫星为重点,全面发展应用卫星(如通讯、气象、测地、导航等卫星,配成一个完整的体系);3.对地观测卫星基础上发展载人飞船;4.卫星的防御措施,必须使卫星拥有反干扰、反破坏的能力。
会议经过讨论,最后商定卫星系列的重点与排序:测地、通信、气象、载人飞船、导航。
时间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我国空间科技已突飞猛进。结合这些年的实践经历,再来看看当年的规划设想,不禁使人感到它既符合科学,又切合实际,具有相当的预见性。这充分体现出赵九章等老一辈科学家的远见卓识和一心一意为祖国利益谋划的真诚。而绝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只重视科学研究,而脱离国家建设需要。”今天把当年的规划设想原原本本地公布于众,也是还历史一个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