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自杀的是父母

那天才在网上探讨现在孩子自杀多的问题。
听到有人提出北大自杀的学生中,老师家庭的孩子最多。
然后播主分析了一下,指出父母的角色本来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的,只有老师是承担挑错、指正的角色,但是很多教师家庭的父母,搞错自身的角色。
孩子本来想从父母那里得到温暖和鼓励,却受到了作为老师的他们一顿老师式的冷嘲热讽甚至拳脚相加。
家长角色错位,所以他们的孩子心理上受不了,自杀颇多。
最后此播主提出的建议是家长千万不要亲自辅导孩子的课业。
说的有一定道理吧。
这不这两天中国又出悲剧,武汉一个警察妈妈辅导自己的儿子,最后割伤儿子,自己悬梁身亡。
真是令人百感交集的悲剧。
不幸被之前的那位播主说中,不要亲自辅导自己的孩子的课业。但是他没猜到的是这次自杀的不是孩子,而是妈,而且是妈先企图杀害孩子。
所谓的成年人,不是应该比所谓的未成年人更懂得怎么做人吗?
一些教师说过,对自己的孩子辅导不了觉得他们笨,是自己生的,然后感到愤怒和耻辱,就很容易怒向胆边生。但是对学生,因为不能随便打骂,而且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蠢,考不上大学,和自己有啥关系?哪怕做老师的,也不能保证个个上大学。他们就很释然。
所以其实并不像之前那位播主猜测的,教师辅导自己的孩子,造成孩子的心理扭曲。
错了,他一定不长于教师家庭。
因为好多当教师的其实根本算没辅导过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去请教她们的时候,她们先骂孩子一通,什么上课不好好听课,怎么这么笨连这个都不会。如果孩子顶嘴可能换来一顿臭揍,不能打学生还不能打孩子吗?中国又没有法律规定不能打自己家的孩子。
她们以为她们教过那问题已经100遍了,给她们自己的学生,但她们的孩子,作为一名学生,可能只是第一次学,然后没学懂,去向她们请教,然后她们以为这是第101遍。
而且,老师其实最怕被学生们问住,如果上公开课,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难住了老师,那不是在领导面前、其他同事面前和全体学生面前丢了大脸?
文科的可能还可以胡诌,理科的不是得动脑筋,一时儿脑筋转不过来觉得丢大脸可能得自杀。
按理说,应该是很多当老师的自杀,或得当老师的父母自杀,怎么变成了老师家庭的孩子自杀多呢?
因为成年人会发挥专制极权的本事,先发制人,高压批判等,先把孩子打骂一通,不好好学习,上课不听,现在请教的态度不认真,先揍孩子一通,然后就掩饰了自己也不会的真相,也免去了要辅导的责任。或者他们就是觉得自己生的不应该笨,自己是老师,孩子天生就不能笨,你笨就是你的问题。
这样的家庭孩子没自杀,是因为后来不找自己当教师的父母问问题了,没请教到还受到打骂。
但很多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很有耐心,孩子们向老师请教好了。
那么问题来了,武汉这个悲剧辅导孩子的父母不是老师,是警察,怎么也如此愤怒呢?
因为这些公职人员,包括老师、公务员、特别是司法人员,一贯认为自己是伟光正的。伟大、光荣、正确,然后自己的孩子一定得冰雪聪明。
如果没达到要求,自然怒气满满;
而中国所有的家长,都认为自己是孩子的上帝,在孩子面前他们永远是正确的,至少孩子小时候是如此。
所以中国孩子求生指南之一是,不要让父母辅导自己的功课。
但是当代中国的老师又很缺德,这就是我特别讨厌他们的原因,和我们小时候的老师不一样。我们小时候的老师大多数是合格的,有很多老师对自己的学生比自己的父母都好。因为他们是成熟的成年人。
但是现在的老师都很年轻,有专业水平却无情商。年龄和家长都差不多,不像以前的老师不仅可以教学生,还可以适当地提醒家长如何做个成熟的成年人。现在的老师自己都不成熟,爱心不多又爱钻钱眼子。
布置作业像是给家长布置的一样,那些作业孩子根本做不了,其实是家长做的。然后心理也有变态的一面,警察有啥了不起,到我这,还不是得为孩子听我在微信群里的对家长的训斥。
这女警察一向伟光正,但面对自家孩子又没学进去老师又要骂,一时想不开,想杀了孩子再杀了自己。
这都是我猜的。但可以比较确定的就是这个孩子没有达到这位警察母亲的期望。
中国的家长都把自己当上帝,当伟光正。这是专制极权社会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底色,但面对老师,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世界上有些东西他们确实是不懂的,这有很大挫败感。
但如果某些家长又同时是做老师的,那么他们又认为自己是上帝了,而且是双重上帝。
上帝是允许孩子们成长的,从不会变成会的,但是这些伪上帝却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是天才,不用教不用学,天生就应该懂。
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苦的。
在专制极权伟光正伪上帝的环境中,想死太正常了。
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之所以他们没自杀,要不然遇到了成熟的父母,要不然遇到了成熟的老师。最不幸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又做了自己的班主任,然后又是不容提问的伪上帝。
西方还有个相对更好的社会,可以帮帮孩子们,但是如果社会功能缺失,自杀或被杀的孩子也是有的。
只是中国特别多,因为他们要受多重压迫,家庭、教师、学校、社会。各种极权专制软硬暴力在等着他们。
他们成年后若被称为巨婴,说明他/她哪怕是个巨婴,已经够幸运了,还活下来了,说明环境还没那么恶劣。
早早死去的孩子,在通关途中,太艰难了,失败了。
而那些能长成成熟成年人的孩子,一路需要过五关斩六将,踩过那些泥沼,能长大成人,能成为一个成年人而不是巨婴,如果不是真上帝的关照,还能是什么奇迹呢?

中国式的创新

在中国开过公司的都知道,有对公账户和私人账户,即公司有公司的账户,和私人账户、包括老板的个人账户是分开的。简单地说就是公司的钱是公司的,个人的钱是个人的,要分清楚。这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
一般来说,个人的钱比如老板的钱这些私人账户往公司这些对公账户转钱是容易的,比如可以作为投资、货款什么的。
但对公账户往对私账户转钱就不容易,一般只有工资或备用金,需要会计或出纳去取,又要盖章又要签字的,总之是不太容易。
在美国我见比较容易,老板自己给自己开张支票也可以以办公备用金的方式很方便 地支出了。
在美国,税收系统是很完善的。
不管这位老板开的是什么公司,不管是个体户、一人独资公司、合伙公司、有限公司、股份公司等等,个人和公司都要报税,只是有的企业形式需要个人和公司双重征税,有的只是收一重税罢了。
由于美国完善的报税体系,因此如果一个小老板开了个小店,他用个人方式收款或者企业方式收款其实都是可以的,因为都被纳入了征税体系。
但是中国可不一样,用个人名义收款,又是现金交易,是根本监管不到的,也没有这方面的个人税收体系。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的税太重了,而且也根本没用于民生,少征点税或漏点税是应该的。
这是另一个问题。
但首先这有不公平的问题。
公司的往来账都被银行和金融管理局监管的。
但马云搞的支付宝这些付款,直接进了个人腰包,作为小老板个人的收入很少纳税的,只是个人往来账,并且是现金交易,避开了经营纳税和金融、税收监管。
总有人说支付宝用二维码收款比外国人人人一张卡买东西方便。
其实外国人更方便,手机没电时用卡一样能付。
但是马云的利益点其实在沉淀基金上,个人的钱、商家的钱都在支付宝,那只不过是一个数字。
如果今天不取出来现金当钱用,也就是个数字的转来转去。很多沉淀资金都可以被挪用的。
支付宝相当于做了银行的事。
银行为什么怕挤兑了呀, 为什么现在限制每人每天一般最多取五万,还得预约呀?就是因为其实那些只是数字,一天不被客户取出来放到客户自己的口袋,那些都是账面数字,只有当人们想把钱取出来时,银行才会感到压力。
支付宝为什么那么受欢迎,主要还不是用手机比用卡方便的所谓年轻人的时髦,而是受到了小商家的大力追捧。
在商家那头,商家收的钱全进了自己的个人口袋,这可比以前开公司、开个体户,只能开办对公账户操作往来款方便多了,还不用纳税。
所以马云嘲笑中国金融不改革,他来改变中国金融。这就是瞎扯,放到哪个正规完善金融税收体系的国家他的支付宝都面临监管风险。
他并不是创新了所谓的金融,而是因为以前背后的靠山而让他的支付宝占了中国银行、工商、税收、金融监管各方面的便宜。为什么能占到便宜,根本不是什么方便性,而是背后的靠山,在监管方面网开一面。
在美国,有各种各样的收款方式,一样很方便,但每一样都受监管,都有被征税的义务。
支付宝这类所谓的创新就是在钻空子。
按理说,马云占了这么多便宜,就应该低调,哪个产业他或许都可以批评,但恰恰是金融行业他批评就是得了最大的好处还骂最大的娘。
他占了最大的金融监管的便宜,也就是说以前就没监管过他的支付宝。
我们在中国开过公司的都知道,从公司账户里拿钱给自己用,有这么容易吗?
弄不好还搞个抽逃资金罪、侵吞公司资产罪,哪怕这个公司你是大股东或者唯一的股东。
但是支付宝容易,然后利用支付宝也使公款私用变得太容易。直接就是私款,哪还有公司、企业对公的概念呢?
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对于觉得中国税赋重的中国人来说,能逃税能逃脱各种管制都会觉得是好的。
但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西方金融税收体系下,这种公私不分、非现代财务制度而类似于中国封建时代钱庄的做法,创新又在哪呢?
这就好像做偷渡生意的福建人,帮人收钱偷渡,被抓到后辩护词上说:是帮助中国人摆脱专制统治移居自由民主的国度,所以是种善举而不应算是犯罪。
你觉得这到底算义举还是犯罪呢?
支付宝确是一种创新,但只针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是所谓的创新。
在美国,不是大量的美国人偷渡到南美,而是反向流动的。
就是同样的道理。
若中国式偷渡被称为创新,那么只适合中国。

被猎杀者

有人没打疫苗而染病毒又不被允许吃某些有效的药而死了,有的人打了疫苗有了莫名其妙的病症而死了。

所以对后者有人说,看吧,疫苗不能打的,多么愚蠢啊;对前者有人说,看吧,不打疫苗的,是多么愚昧啊。

唉,可怜哪。

有没有坚持不打疫苗病毒而死的人?肯定有;有没有打了疫苗出现了古怪的疾病而死的人?肯定有。

两边都会有真实的案例,发生在新闻中,甚至一些人的生活中。

听到这样的故事,有人又要冲去打疫苗了。

这个世界上的人们都太单纯,他们阳光,他们不喜欢阴谋论。

不像我们这些刑侦推理爱好派,哈哈,我们天蝎座是打疫苗最低的星座。

我们喜欢看推理小说、侦探电影、破案纪录片等等。

我们作为假想中的编剧,会以编剧的视角去猜测故事是怎么编的。

那,破案的关键点并不是死于病毒而是疫苗,如果他们的目的只是让人们死。

用哪一种手段达到都是很完美的,只要前者怪你没打疫苗,后者怪你本身有基础病就好啦。

还记得去年病毒出来的时候,哗啦啦地死人,然后告诉我们说因为有基础病。现在打完疫苗还是有基础病啊?

好啦,那么为什么让人们死,这动机可就很多了。这是很主观的东西,除非嫌疑犯自己供述,一般文明国家的定罪不是基于嫌犯的动机,而主要是他们行凶的事实和状况这些客观的东西。

所以猜测动机就只能是猜测,但在疫情死人的案例里是有数据的,这是客观的,只是我们能不能得到这些客观或者真实的数据。

但是这肯定比猜测杀人的动机更客观。

死的主要都是哪些人呢?没有数据,只是感觉。谁想要研究可以自己找数据。

壮年,确实地说,40-70岁的男女。男人居多。

别给我说死于哪一种,病毒还是疫苗,总之,他们死了很多。

为什么是这个数据集?如果我作为编剧,我的答案是因为,世界上有权有势的人最怕这个集合。这是倒推的。

这是最有实力和现在任何一位掌权者争夺控制权的人口集。我不知道掌权者是谁,但是如果掌权者是编剧,他们要杀这类人最多,因为刚好和他们处于一个集合吧。

现在打完疫苗后死得最多的据说是60后、70后的男人,他们正好位于这个集合。染病死的哪个集合最多,不知道。

70岁以上的固然现在身体还好,也没有老年痴呆,但已经普遍是强弩之末,减少他们,可以节省养老金而已,但他们绝对不是主要竞争对手。

40岁以下年轻的未谙世事,尚未成熟,只要身体不好了,性欲不强了,他们未来的野心会因为身体欠佳一样变成清心寡欲了。

多方面都有研究,男人的野心与他们的性欲正相关,而他们的性能力当然首先得有健壮的身体。

女人嘛,野心大的人毕竟没有男人多,按比例死死,因为不可能只死男的呀。然后总得有人干活。

既有集合又有重点。既有年龄又有人口的各方面指标。既有人种又有基因。全在于杀手们想怎么杀。

所以男人们要注意了。纵观世界,这个集合里的男人不仅爱自由,敢上街,有枪,敢反抗,有斗争的条件和实力;关键是杀手们很恨他们,我不知道杀手的动机,但能感觉到杀手的恨。

有些人会说他自己也是这个集合里的同年龄组男人呀,打了或没打都好好的呀。

除了普遍性还有重点性,就算在500个人里要杀10个人,其他490个只是为了掩盖的陪葬,也不可能第一次就把10个都杀掉的。

就像鱿鱼游戏,这里面还有分步骤的乐趣嘛。

所以,并不需要遗憾没打疫苗,打了你可能死;也不需要遗憾打了疫苗仍然染病死或者没打疫苗染病死,如果两者都是武器,就没什么遗憾的啦。无非就是被子弹击中还是被炮弹击中的区别。

如果你选择不打疫苗,那你还要保证自己不被感染,或者首先为你的马买好兽药以防真感染上了可以试一试呢。

我们都是被猎杀者,有的被划了圈,有的被打了点。

被猎杀者处于被动地位,但是如果知道自己面临陷阱,知道自己掉进了鱿鱼游戏,提高警惕可能提高生存机率。

生死固然由上帝,但我们也可以努力一点嘛。

职业是家庭主妇

我觉得现在的中国女生比20年前的我们幸福。
她们生完孩子后可以天经地义地在家带几年孩子,不去上班。我见好多人都是这样,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风气。
一方面可能是没有老人帮带孩子,另一方面可能是自己想带孩子。
我那时候也是这么想的,如果生孩子,肯定要自己亲手带大。至少带到三岁,或上幼儿园为止。
带自己的孩子,既是责任,也利于培养亲子关系。
如果都曾经忍受过孩子尚不会说话时的哭闹,那么长大后他/她的什么不如意都可以平和地去处理和接受。
不过,我们那时候,当家庭主妇并不是社会风气,强调女人一定要自立自强,所谓的自立自强好像就必须有稳定的工作。
生完孩子也就最多三个月产假。
如果是给私企打工,那更是不宜休息那么长时间。
中国社会国有企业40、50的下岗潮使人们深知工作的珍贵。
年轻一辈的我们大多数人不敢也不甘心退守家庭。
其实,谁带孩子,怎么带孩子,也是重要的三观啦。
那时候,很多男人听到女人要当家庭主妇,哪怕只有几年,也是感觉压力很大的。
再不要说有的男人自己本身本事不大。
所以在20年前,当家庭主妇并不是风潮。
甚至女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如果不工作,就耽误了自己的事业,白读了大学什么的。
其实,养育孩子也是重大的社会责任和一项工作,只是没人付钱,因此辛苦和努力得不到尊重罢了。
如果像西方国家一样,孩子可以抵税、可以有哺育津贴、生活补助什么的,则专职宝妈的工作价值会有更直观的表达。
我见现在许多中国女生生完孩子后,可以当专职宝妈,我觉得还是社会进步了,毕竟现在中国政府对育儿也没有任何的辅助,绝大多数都是靠自己,但当家庭主妇的多了。
说明这些年轻妈妈的老公的工资也许不那么丰厚,但至少可以养一家人。
这些年轻的丈夫懂得了妻子育儿的价值,不是说只有到社会上赚钱才是为这个家做贡献,带好孩子就是妻子有价值的付出。
再来,就是女人的价值既可以在社会上也可以在家庭中获得认可,谁说照顾孩子和一个家庭不是一种职业呢?
有人说,鼓励女人回归家庭是女权的倒退。
不是,女人可以选择回归家庭,并且有能力回归家庭,是比以前多了一种选择。

那如此面善若旧识之人

有人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某人,认为很熟悉,就像认识多年一样。
好像《红楼梦》写的宝黛初相见。
黛玉初见宝玉,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不够幸运,一直未能有缘见过和我有如此这般眼缘的人。
近日,却在YouTube上见到一位拉小提琴的,觉得面善。
心里感觉仿佛是旧相识,曾经在哪里见过一般。
我想我上辈子肯定是和小提琴有缘的。
而且我上辈子肯定是个男人,因为遇到这似曾相识的人儿是一位小姐姐。
她是专业的小提琴演奏者,东欧人。
看到她,就觉得似乎和她曾相识,作情侣、作妻子、作母亲、作姐妹、作朋友、作同事等等都是极好的。
或者说,如果我是个男人,我心目中的理想的情侣、妻子、母亲、姐妹、朋友、同事的形象就是这样的。
和她在一起,会有这样的感觉:既有伴侣的包容又有母爱的温馨,既有良师益友的期待感,又有才华被深情欣赏的满足感。
可爱的小姐姐,既有温柔的面庞,又有温柔的心,如果我是个男人,在她身边就很满足啦。
这个姐姐我曾见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