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移民了,然后说她被叫英文名的时候,感觉是在扮演外国人,叫她苗族名的时候,感觉才是做真正的自己。
叫英文名,可能是欧美某个公司、实验室的经理、高管和科学家,叫中国名,才让他/她忆起自己当年在中国某小乡村或小镇或某个城市是个小男生/小女生的童年时光,感觉自己不是美国人、英国人…,还是中国人,然后现在要把名字改回苗名或汉语名,以后老外得叫他们中文拼音名,再不叫英文名啦。
犯这种病的人很多,当初没人逼他们用英文名吧。这种人容易被中共引诱当间谍一诱一个准,没被诱可能因为是文科专业,暂时大外宣还没那么多岗位。
这病不叫思乡病,这是精神分裂症。
真的。
这个世界上,终其一生,人们都得回答那几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如果一个人自己给自己取了个英文名,然后又纠结自己不能统一成一个人,说明这个人虽然可能活了一把岁数,但还没找到自我,和能回答哲学三问。
他们在这世上真以为是在“扮演”人生,以为叫个英文名,就得像欧美人一样装出开朗开放社交性的人格,如果叫苗族名,就回归那个纯朴自然、乡野安静的真正的自我。
其实欧美人也有安静的内向的,苗族人也有喧嚣激进的呀。
人生不是“扮演”的,人生是自我寻找和自我定位的过程,也就说我们其实可以选择做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很容易真的去演。虽然我们平时也说“扮演”淑女,但那其实不是演,是指为自己制定了一条处事规则:碰到绅士就是淑女,碰到流氓就得能打架。这与我们个性和价值观不矛盾,我们没有这么纠结呀。不会是因为叫了个英文名就演欧美人,叫了中文名就做中国顺民。
如果一个人是要扮演一个有道德的人和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就很大的不一样啦。
当今社会上得心理疾病的人很多,为什么,就是因为前者太多,而后者想通的太少。
后者信仰是发自内心的,他们的道德感是顺乎自然的,并不与他们的本质相冲突,如果冲突,不是他们拷问上帝就是上帝拷问他们,毕竟就算他们想通了10个道德问题,但可能还有20个在等着他们解答。但前者是扮演的,这就与他们的本性太冲突了。
比如路上倒个老太,他/她当时的本意绝逼是不扶的。但是刚好和领导走在一起,这时候他/她思想打小鼓了,到底该扶还是不扶;然后结果是他/她没扶,领导去扶了,或者他/她扶了,没通过领导的测试,没扶被领导笑冷酷,扶了被领导笑没有风险意识。
哈哈,这种扮演派绝逼要顶着巨大压力呀,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成心理疾病啊。
所以如果有人说她叫英文名,就是开麦拉,叫苗族名,就是苗家山村小姑娘,才平静。
然后现在移民的华人中兴起放弃英文名,改回中文名的风潮。
这些人赶紧去看看心理医生,别发展成精神分裂症。
不能因为被别人称为天才就自认为自己是天才,被别人称为狗屎就自认为自己是狗屎。
这一切还得从我们自己内心寻求答案开始: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