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本日本奇书。
想熬夜看完,但特好吃的东西又舍不得一次吃光。
搞得很困。
早上醒来发现美国人在纪念珍珠港。
我却没有点赞。
善于从错误中学习的孩子,总不好老揪着他的错误不放吧。
日本这个奇特的国家和民族,给世界创造了许多传奇的东西。
比如这本书吧,写在1925年,是推理小说,但行文结构、立意内容都特别创新,放在100年后的现在读也令人拍案叫绝。
日本有些东西特符合我的口味。
比如说一个医生,在自己的行业颇有研究,刚好当前人们的欣赏口味是侦探推理小说,则他或许就会写本这样的小说,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而把自己的医学科研思想进行融入和阐述 。
有些作者他并不是医生,但是他的研究和理论属于科学无法实证的医学研究(比如人们无法解剖神经传输或者在当时还不能),他也不想无趣地去做一位医生或科研人员,只不过写了本有趣的小说。
所以看懂一些的人会以为那是很棒的文学和侦探推理,学习里面的文学技巧、场景切换、蒙太奇手法(那些已经非常有创意了,在文字里仿佛让你看着没有尿点的电影)。
但看得懂的别的一些的人,像我,和他研究过同样的问题,知道他谈的神经科学和精神学理论是什么。哇靠,100年前,其实他就已经对抑郁症、精神病等研究提出了超前的理论架构,那不是文学,而是基于文学化的大胆描述,对精神科学的实践化的解构和理论重塑。
但是他实际并不是医生,而仅是有兴趣和超前思维的人而已。
日本人总是给世界发明奇奇妙妙的东西,其中文学是他们的钟爱,也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
对日本恨不起来。反而了解得越多越会喜欢。
日本是个能在历史中学习的民族。他犯过错,但可以纠正。
而当下,纪念珍珠港对美国人或是应该的,但纪念当下的病毒港(病毒通过美国各大空港直接登陆美国本土)的牺牲者才是最急迫的。因为谁带给美国的病毒?还在继续死人,人们重视了吗?
历史毕竟是过去式。
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日本啊,
他们是这样的孩子,
有一天,有个日本孩子经过一条街道,一个妈正在虐待她自己的孩子,经过的孩子太小,打不过这个妈,再说,也不关他的事是别人家的事别人家的内政对吗?
但那个受虐的孩子实在太悲惨。
这时候,那个施虐的妈还想用通电的烙铁去烫自己的孩子,
路过的孩子看到那个烙铁插座是漏电的,他是坚决不会不会说的,那个虐妈拿起烙铁还没来得及烫孩子,自己先被电死了。
有人说是路过的孩子搞的漏电,有人说插座本来就是漏电的,但谁也说不清。
历史上关于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人们或许可以通过如上的故事对此有不同角度的理解。
别人的信仰别人的路
”坚信山顶有美好的风景才去爬山,坚信有上帝才会去信上帝“——这个逻辑是狗屁不通的。合理的逻辑是“我信有个上帝,我爬山有幸获得了美景,我爬山结果遇到了一堆儿狗屎”。
关于信与不信的定论,首先你只能对自己有发言权;其次,你的定论是别人的怀疑这很正常。第三,你能对别人信仰的评论只能是别人信的到底是神还是人。比如信万佛万神的其实信的还是人。正如别人吃的是屎还是米还是可以看得到的,但是别人是怎么信了米或屎,信到哪种程度,是信到百分之几,是真信还是假信,完全在于那人和屎或和米的关系,我们是看不到的,是无法评论的,我们不是神。
对于有些怀疑论者来说,他/她并不确定山顶一定有美好的风景也去爬的。
如果坚信一定有好的回报才去做什么,这是功利主义者。
因此持开头那种逻辑的人是最容易怪责上帝的。
只是他们不敢怪上帝,转而怪社会,怪伴侣,怪东怪西,就是不怪自己。
比如大多数人并不抱着以后要离婚的想法去结婚的。
结婚的时候都想着百年如合。
但是离婚了,并不是每个离婚的人都变成悲观主义者的,劝世人不要结婚的。
哪怕是开头那种功利主义者,他也想二次结婚。
为什么,因为他认为是没找对人,或者没找对婚姻中相处的模式。
那么,这就证明了他开头的逻辑更加狗屁不通。既然爬到一座山顶都不美啦,你干吗还要二次再爬,既然你能爬第二座,别人爬第一次山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持怀疑论?
也就是说,怀疑论者也可以想结婚,他/她未必相信婚姻是能走到百年,他/她仍然愿意去尝试。
正如一个人未必认为山顶一定有风景才会去爬山,也许山顶是荒凉或者在功利主义者看来是一无所获。
怀疑论者一样可以信上帝。
他们信上帝的路径和功利主义者不一样。
功利主义者认为世间一定有真理,用结论来强调他的信仰的结论。
而怀疑论主义者是在寻找原因来走入信仰的结论或者尚未走入信仰的结论。
信仰这种东西不需要一个人有什么固定的条件或者事先一定要抱着什么逻辑。
信仰只关乎一个人和神的二元关系。他们是怎么关系到一起的,然后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和第三方狗屁关系都没有的。
那些想指导别人信仰是否合理的,其实都有点多管闲事想冒充神。
当然,提醒别人别吃屎是有必要的,毕竟对身体不好。但是教育别人应该先相信大米饭是香的然后吃大米饭这就是傻逼了。别人少吃晚吃不吃不用我们着急或训斥。你也不是一生下来牙没长齐就开始吃上米饭的。
一个人是个怀疑论者就不可能有天认识上帝,或者被上帝接纳啦?他人和上帝的关系和我们有屁的关系呀?
我们还想指导别人的信仰了?
别人也是爬山,你也是爬山,不能因为你是因为相信山顶有风景才去爬山就否定那些不相信山顶一定有风景的人也去爬山而最后发现爬就是一种对信仰的亲近,最后人家在旅途中未必到达山顶就找到了信仰的这种探索的过程吧?
如果按照功利主义者的逻辑观点,居里夫人做了99次实验还未找到铀合成的办法,她啥都不要做,只要坚信上帝必给答案就行了。恐怕开头的那种功利主义者在第一次失败后就放弃了吧?
按照怀疑论者的观点,此山爬上去不美,再换一条河走走,上帝只不过让自己多从怀疑中最后得到答案罢了。
所以,条条道路通罗马,八万四千法门。
谁又能断言别人信仰真理的方法——从怀疑开始最后到达上帝的怀抱所走的路不是方法之一呢?
你的信仰你的路只关乎你和上帝的关系,别人有别人的路好吧?
在赌城不赌搏
凡是给你吹其赌搏多么多么妥当舒服的(不能说多么多么好,而是内含的意思是他/她多么聪明谨慎的,赚不了大钱赚小钱的那种),
你得先看他/她是住在自己的大房子里吗?
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如果赌搏带给了他/她这么好,
那他/她应该生活得很不错。至少可以靠赌搏有个自己房子吧?
但是他/她靠赌搏供了房子吗?
但是他/她可能会说他/她之所以没发达,是因为没本金。
只有真正发达了的赌徒才有吹的资本。
其他的,他/她的生活状态就代表了他/她赌博尚未成功,至少他/她的赌搏没给他们带来房子。
如果他/她在赌搏上尚未成功,我们怎么相信靠赌搏能成功呢?
正如人们投资一个公司,都希望那个被投资人之前有创业成功的经验,如果没有,投资人就会很谨慎。被称为有巨大风险的风险投资。
同样,我还没幸运地遇到过生活和创业富豪一样水平的赌徒。
如果一个富翁和我们说他/她主要是靠赌场赚的钱,那倒是能提高赌搏对我们宣传的吸引力。
可惜,我遇到的都是不成功的赌客。看来,赌搏赚钱那就只是一个传说,与道德和品格无关,和钱的效率有关。提醒自己不要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