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看了一个日本科教节目,讲的是人们如何从昆虫身上学到了一些发明,比如从蚊子吸血受启发而发明不痛的打针术;比如从蜻蜓身上学到了更高效的风力发电叶片设计等等。这是一个纯科学节目,但全篇没听到一个“仿生学”这种高大上的词;但是观众知道了科学家是如何观察昆虫的,如何做了实验,用了哪些仪器和方法,科学离普通人非常近,任何人都可以从身边开始研究,不会被“仿生学”这种吓唬人的词吓住。
中国有个规定,需要每个网站都要“备案”,这“备案”是什么,中国人每个做站的人天天说,但若你问,没人第一次清清楚楚痛痛快快地告诉你。每个人都得问,每个人都得打听,有天,一个路透社记者写了篇文章,说中国加强了网站控制,需要建网站的人必须要向当局提交身份证资料,并且上传清晰的本人照片。就这样一句话就说清楚了,主要就是要做这样两件事,但中国的媒体一天到晚讲“备案”,到底要干个啥,很少说,而几乎不说,但外国人不翻译“备案”这个词,把要干啥具体说清楚,人不就明白了吗?
“相声”,请问你能描述一下什么是相声吗?中国大多数人都知道相声这种表演形式,但你能描述出来吗?相声是种什么表演呢?你想学的话从哪儿下手呢?若去网上查,只会说“捧哏和逗哏两个角色,两个人一唱一和,相互吹捧,把一件本不搞笑的事而说得生机勃勃”。请问你看完这句话知道该怎么做吗?知道怎么相互吹捧吗?知道什么叫一唱一和吗?不懂吧?但是日本人在名词解释他们国家一种类似相声表演的时候是这么说的:一个人扮演严肃的人,一个人扮演开玩笑的人…..是不是这样一听,用来形容相声很贴切,立刻就明白怎么开始了,所以人家小学生普遍就可以学起来,相声不是只能在舞台上说的东西……
据说日本人在二战中把文科生送上战场,把理科生留下来生产飞机大炮,所以战后恢复得快。哈哈,其实日本文科类也很发达,文学类型如此众多丰富,我就挺喜欢日本文学的。但人们确实感觉到文科和理科有许多不同。
至少我在中国感受颇深,文科生就最爱贩卖词汇,说“供给侧”,搞半天,大家不知道要做啥,从来不说清楚。我觉得这种原因之一是自己不懂,古语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是自己不懂,怎么给人解释明白?
在一部肖伯纳的小说里,军火商对其儿子的评价是:他什么都不懂,却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他(他儿子)这样的就最适合去搞政治”。
这种说不清具体的原因第二就是“玩猫腻”。因为自己掌握权力,所以从不说具体的,而只说一个词,这样,由着这些有权的人解释,想怎么解释怎么解释,完全给自己留下人治的空间。比如“备案”,不说清楚,然可以随便加材料,以后说不必定还得去开证明,证明你是你妈的孩子诸如此类的。
所以并不在于是学理科和文科,而在于他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是贩卖新词,其实不懂,还是提供具体方法,理清事理,这究其来并不是文科与理科的差异,而是非科学与科学的差异。彼得-泰尔说科学不仅是技术,还包括方法,我深表认同。
科学的思维就是具体地有方法,知道要实验什么,要做或不做,科学不仅仅是科学界的事,商业、经济、文学里各行各业都要讲科学,非科学的方法就是发明新词,然后就一大堆文字解释它的什么先进,什么优秀,却从不讲具体做法,实验数据,是成了还是不成了?
所以如果真说贩卖新词,这么多年来,我只喜欢一个词——“科学发展观”。现在人们已经更多地会用数据说话,希望以后更多地能用具体的方法来说事。
希望我们所有人不论是学文的还是学理都能有些“科学”的思维,做个能知道怎么做,做失败了不要紧敢于提供方法、实践方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