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时代我几乎没有上大学的愿望(就看作我为自己学习一般找借口吧)。
因为整个学校家庭的氛围与社会的氛围都非常无趣。
家长们以分数作为对孩子教育的指挥棒,老师以分数作为对学生教育的追求,社会以少年们的分数作为一种标榜。
整个环境使学习变得如此乏味和人生如此变态,如何有趣?
我想好了,毕业后去工厂象《打工妹》里的赵晓云一样,行行出状元,不爱受那些无聊的教育了。
果不其然,上到大学后那就是一个无趣,想着逃学和退学的……
幸运的是学校有个不大但也不小的图书馆,我有个机会,可以泡在书库里面,就算不看书,也能坐在厚厚的常年没人翻看的哲学著作前看着阳光与灰尘发呆。
顺便翻翻大师们的著作,虽然看不懂,但也就看了。
面对书海,多多少少就读了。
所以,社会不需要太多的大学,但一定要把大学的图书馆包括珍藏的书库,开放给全体的国民。
教育未必能提高全民素质,因为要看受得是哪种教育,教育者的水平。
但图书和阅读就不一样了,那是国民天然的思想与精神营养,不应该被有知识的人垄断,也不应该被焚书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