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文学化形容中国的新疆种族灭绝

希望学者们特别是西方学者们别再说“新疆是个露天大集中营”这样的说法了,因为无形中在为CCP在新疆搞种族灭绝洗地了。
中文里有一种文学般的表达方式叫“比喻”,绝大多数会中文的一听“新疆是个露天大集中营”,就觉得怎么可能呢?不可能把一个城市都变成集中营,纳粹德国也没有把任何一个被占领的城市变成完全的监狱啊,只不过有铁丝网和岗哨,那里的纳粹军官依旧开party,怎么是监狱?人们喜欢把自己代入为监狱外的那个,而不是在监狱里的那个。
听到这样的说法,他们会认为这根本就是西方人对中国批评的夸大其辞,而事实是新疆有实实在在的一批集中营。新疆并没有变成集中营,因为那里还住着兵团等汉人机构、狗腿子、移民的贪婪的汉族…, 他们可以上班、工作、赚钱、回家。
但维族人却是住在暗无天日的集中营里。
所以说新疆是个露天的大集中营,No!
这种说法只会让不明就里的人们以为是文学比喻,反而减弱了对CCP在新疆暴行的批判。
新疆至少有上百个各类集中营,挂着监狱、学习班、改造营等各种铭牌,关着百万甚至几百万维族人和其他少数民数。
还有许多维族人被发配到疆外做奴工。
在纳粹的暴行前,我们不需要比喻,我们要用地图、证人、证词、实名实姓、各种真实的情报,哪怕是任何一个学习班挂着的牌子,都是珍贵的史料,来向世人揭露。
文学化的比喻不适用当下正在发生的中国这种暴行,那是历史后来的人在基于真实的历史上的抒情,基于人们已经对历史有了真实的坚实的了解。
否则,现在文学般的语言无形中是在帮CCP的忙,在帮他们洗地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