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知道为什么老祖宗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可见不论这古今,这工业上一个“磨”太重要了。
中国许多产品根本不打磨的。
我有时候也买点义乌那类出的小商品,比如一个塑料牙刷筒,还有那种毛刺,一不小心刮手,再买个脸盆,也有不少是毛燥燥的。然后我自己找磨指甲的把它们打磨光滑才能用。
或许是因为买的是这些便宜的小商品吧。
还有买过一张“对农村广播”(主要卖给郊区、农村、贫下中农、小企业这些)的写字桌,它抽屉的把手是金属制的,这个金属长方柱体块外露的四个角锋利无比,有时候不小心碰上,伤,这两天热了,穿裙,腿上好几条血痕。就算木制的桌角也是尖尖的,撞上好痛。
我想工厂是为了降低成本所以省了不少工序吧。毕竟我在电视上看过制作手机外壳的打磨车间,工资很高,但那活相当辛苦,噪音和粉尘。工业生产上,打磨车间想必成本都不少。
但许多东西不打磨其实是不完整的成品。
人们喜欢,特别是女孩子们喜欢买日本货,因为它们普遍圆润光滑,精光细致。
光这圆滑温润一点,就是背后不管是人力或是机器付出的心力。
日本电视经常介绍它们的传统手工式工场或作坊,凡是那些做零件的十之八九最重要的环节集中于一个“磨”字。
一个东西不怕它笨拙,就怕它尖锐锋利,毛毛燥燥,伤了使用者,就算是做刀,也得考虑如何做柄和收纳的问题的。
人体工程学和许多工艺方面,中国许许多多产品还离发达很远很远。
这不是把日本名小松改成叫大松,就变成所谓中国的品牌和发达了,先把那些零件、外壳、桌角等这磨字做好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