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见于《淮南子》。 《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已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详细叙述了黑子出现的时间和位置,这是现今世界上公认的…
现在我们都知道,“正月”是农历的一月。在我国古代的历法中,每年的第一个月,各个朝代不尽相同。夏朝以一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以十一月为第一个月。每个朝代改正一次月份次序,就将改后的第…
1978年湖北随县摆鼓墩大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个28宿漆箱,箱盖上绘有装饰图案。盖面中心有一篆文“斗”字,周围是用篆文写的28宿的古代名称。盖箱两端,一端绘有青龙,一端绘有白虎。据专家鉴定,这是中国最…
中国古代最早发现行星速度有周期性变化的人是北齐天文学家张子信。张子信是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还曾发现太阳视运动(即地球运动的反映)的不均匀性,提出了视差对日食观察的影响。
中国最大的1.56米圆形球顶望远镜观察室是1985年11月25日在上海佘山天文台建成的。观察室高34.08米,分上下两层。观察室圆形球顶的最大外径为18.8米,球顶上下有天窗10扇,可任意打开,也可3…
中国第一座外国进贡的“天文馆”,是18世纪末,在北京圆明园正大光明殿里的高5米,周长约4米的“天文馆”。这座天文馆“依天文地理规矩,何时应遇日食月食及星辰之愆(差错),俱显著于架上,并有年月日时之指引…
中国最早定出岁差值的人,是晋朝(公元330年前后)的虞喜。 东晋咸和五年(330年),当时隐居在姚江水湄的我国著名学者、天文学家虞喜,发现了岁差。 岁差是地轴进动引起春分点向西缓慢运行(速度为每年50…
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第128条中,就提出了太阳视运行轨道椭圆学说,比欧洲天文数学家凯卜勒作出行星循椭圆轨道绕日运行的论断早约550年,他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太阳视运行轨道椭圆…
中国,也是世界上发现最大的石铁陨石,是山东莒南(今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发现的罕见的巨型石铁陨石。 经考证,它的陨落时代距今约1200年。这颗石铁陨石长140厘米,宽80厘米,高45厘米,重4000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