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创立的“独取寸口”诊脉法出于汉代医书《难经》

《难经》是中国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相传为春秋时秦越人(扁鹊)著。《难经》以阐明《内经》的要旨为主。特别是对脉诊的论述,尤为精要,创造性提出“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这一论点,最早创立“独取寸口”的脉法。一千多年来,临床一直沿用。
  
对三焦和命门的学说,提出了新的论点,突出地发明了“左肾右命门”之说。并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功能与病证以及五腧穴、原穴、腧穴和募穴在针刺治疗上的作用等。这些对于深入研究中医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意义。

据后世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

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

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俞穴;69~81难论针法。

书中对命门和三焦的学术见解以及所论七冲门(消化道的7个冲要部位)和八会(脏、腑、筋、髓、血、骨、脉、气等精气会合处)等名目,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该书还明确提出“伤寒有五”(包括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并对五脏之积,泄痢等病多有阐发,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全书内容简扼,辨析精微,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内经》并提,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

有多种刊本和注释本。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