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解一次方程通法是宋代的“大衍求一术”

该系列: 解一次不定方程通法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大衍求一术”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的一项伟大贡献。

《孙子算经》(大约是汉魏之间的书)中有一个有名的古典题目:“今有物不知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数是23。

解法如下:
先求5、7相乘积的二倍得70,以3除之余1;
再以3、7相乘得21,以5除之余1;
再以3、5相乘得15,以7除之余1;
然后将未知数以3除所得的余数(即2)乘70,5除所得的余数(即3)乘21,7除所得的余数(即2)乘15,三种积之和,如不大于105就是答数,否则需要减去105或其倍数;
105是3、5、7的最小公倍数。

因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必先计算甲乙两数乘积或其倍数,以两数除之,恰余一,所以后来秦九韶叫它“大衍求一术”。

这一类题目和解题思路,在宋朝周密(公元12世纪)的书里叫作“鬼谷算”、“隔墙算”。杨辉叫它“剪管术”,俗名叫“秦王暗点兵”。

明朝程大位在《算法统宗》里叫它“韩信暗点兵”,并把解算法根据概括为四句顺口溜:

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正半月
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种算法,在以后的天文学上,常常应用。宋朝的数学家秦九韶在自己所著的《数书九章》中推广了这种应用,并且补充了算法。“大衍求一术”不仅在数学史上有相当崇高的地位,就是在今天,和外国“数论”(即关于整数的理论)里关于“一次同余式”的方法来比较,我们的方法也是非常具体、简单而优越的。

在西洋,一直到欧拉(公元1707-1783年),才创立了和这种算法不谋而合的简法。现在欧美数学家整数论者,无不推尊我们祖先的伟大贡献。这个定理光荣地被称作“中国剩余定理”。

同系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