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侨校“甄贤学校”位于广东珠海南屏
位于今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南屏的甄贤学校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侨校,也是广东省最早兴办的民间学校之一。
其始建于1971年,由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带头捐款倡办。
南屏镇前称南屏乡,地处珠江口的葫芦岛,与澳门一水之隔。过去人口稠密,地方殷富,是个侨乡,但是文化教育却非常落后。在清道光年以前,连一间私塾都没有,少数富家子弟,只能往十多里外的前山翠微的书院或澳门的学校求学。
1871年夏,我国第一位留美大学毕业生、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容闳(南屏人),首倡向外国派遣留学生的建议,获得清政府的批准。当时他在上海、江苏招生不足,旋回到广东、香港招补。他“因思有以教其乡(南屏)之人,务在教育子弟,造就人才,以备他日国家之用”,遂乘招生之便,遄(读音“船”)返家乡,倡议在本乡建立学校,得到了乡人的支持。
他首先捐助了500两白银,乡人集资,“就众输赀,先之以履亩抽征,继捐之于富家殷户”,于是次年便创建“甄贤社学”,第一次招生30人。社学创办时,容闳的好友、近代改良主义者王韬为之作文,给予高度的评价。
19世纪末,甄贤社学扩展为四个分社,设在乡内容氏的盛茂祠、松隐祠、濠湾祠、良祖祠,每分社聘教师一人,学生总数逾百人。
1902年,容闳因参加戊戌维新运动,被清政府通辑,在准备逃往美国之时,最后一次返回家乡。他看到当时倡办的甄贤社学规模日益扩大,感到慰藉,但又对过时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深恶痛绝。于是他再次招集乡亲商议将甄贤学社改为新学堂,并建议在南屏屏岚园的地方办一所中学,并为未来的屏岚园中学设计了一幅建筑图纸。
这个建议,遭到一班封建士绅的反对,借口在此建校阻碍风水,实质是不赞成设西方教育式的学校,因而未果。
1905年,在全国学制改革呼声的冲击下,清政府被迫宣布废除科举,兴办学校,甄贤社学又一次复议了容闳在三年前提过的改社会为新学堂的主张,于1906年正式改名为“甄贤学校”。乡民推选侨居美国的容闳为学校名誉校长,容星桥(兴中会会员)为第一任校长。
1912年,该校第二次集资扩建,学生人数达400多人,教学设施进一步完善,校风良好。
百年来,桃李满天下,培养了包括容国团等一批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和家乡的建设做出了贡献。1986年,甄贤学校被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其间,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捐钱捐教学器材,大力支持学校的教育事业,使之“甄贤学生兮,相兴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