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大同”一词出于《庄子》,最早的“小康”一词出于《诗经》

该系列: 大同和小康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中国最早的 “大同”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在宥》。“大同”谓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是指“养心”应当“忘物”而言的。

“小康”一词最早源出《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讫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其意是说,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

后来儒家的《礼记》专门论述“大同”与“小康”。

在《礼记-礼运》中,孔子用“大同”来状述“天下为公”这一理想社会,这种思想虽为孔子首创,但实际上是儒、道、墨、农各家社会学说的总结和发扬.。

“小康”在《礼记-礼运》中得到较系统的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

大同是以道德为基础自觉形成的秩序社会,小康是以利益分配和礼仪为基础强制形成的秩序社会,两者都以“天下”观念为旨归,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已知世界的统一”。

古书言: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共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所以说,小康是大同的初级阶段。

礼记原本不是“经”,而是孔门后学解释《仪礼》时所作的记,附于礼经仪礼各篇之末,阐述仪礼各篇之义理,今《仪礼》十七篇中尚有十一篇遗有此制;后篇幅日增、内涵益丰,乃独立成书。简单地说,是战国至西汉初年儒家关于礼仪的散篇论著之汇编。

同系列其他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