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低视力门诊由孙葆忱医生开创
孙葆忱医生致力于防盲、低视力及眼底病的基础研究。
1984年—1985年他首次出国,赴澳大利亚先后师从西澳大学眼科Constable教授及墨尔本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Crock教授进修防盲及低视力1年。近30年来主要从事防盲、治盲及低视力方面的临床、研究、教学及防治工作。
于1982年末年在同仁医院眼科开设了我国第一个低视力门诊,首次将低视力学科引入中国,是我国低视力领域的创始人。并按照WHO的标准,首次在我国北京郊区开展了1万余人的盲及低视力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于1986年研制开发了国产成套助视器,通过鉴定及批量生产,结束了无国产助视器时代,为全国开展低视力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由于国产助视器质量合格,价格低廉因而WHO在正式文件中建议发展国家使用我国生产的助视器。此助视器已走出国门,远销泰国、韩国及巴基斯坦等国家。
他于1985年开始对盲童教育改革进行研究,结果使约50%以上有残余视力的盲校学生,不再学习盲文而是利用光学及非光学助视器学习普通课本,使我国盲童教育有了突破性发展。
在此期间协助中残联制定国家低视力康复规划,在北京及全国各地举办各种类型的低视力及防盲治盲培训班数十次,培养各级眼科及防盲人员数千人次。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低视力专著——《临床低视力学》(40余万字,1988年第1版,,999年第2版),目前已成为低视力工作者及视光学院系的主要参考书及教材。
同时出版了低视力培训教材2本,低视力教学录相带1部,参加编写教科书或参考书3部,并出版了译著,如《眼科治疗学与药理学》、《儿童低视力处理》、《老年人低视力眼保健》及《在初级眼保健水平中沙眼的处理》…等13本。
到2002年8月为止共发表文献综述及论文115篇。8次获北京市卫生局及市科委科技成果奖。从1984年8月—2002年8月赴国外或境外参加学术会议及讲学约30次,遍及亚非欧美等16个国家及地区,出访地点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泰国、越南、芬兰、荷兰、西班牙、印尼、突尼斯、肯尼亚、德国、瑞典和中国的香港及台湾等。
孙葆忱医生简历:
孙葆忱 男 1932年11月6日出生。
1951年-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
同年分配到北京同仁医院眼科, 任住院医师。
1964年-1980年 北京市怀柔县医院眼科 任眼科主治医师
1980年—至今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1983年 任副研究员
1987年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 主任医师
1993年 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4年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教授.
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专家特殊津贴。
2002年为止共培养了硕士研究生3名, 博士研究生7名((名毕业,2名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