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个飞行中队组建于1949年8月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3月二十5日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由河北省平山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村迁入北平。从此,北平成为全党、全军、全国的指挥中心。国民党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于五月四日派出六架B—24轰炸机,于8时57分对北平的南苑机场进行轰炸,高度300米低空投弹,共计30枚,集中投在工厂区和宿舍区。对北平地区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6月,党中央在北平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决定在当年9月举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为了保卫北平的安全,保卫政协会议的顺利召开,周恩来副主席向军委航空局常乾坤局长提出:急需建立一支空军作战分队,以加强北平地区的防空。

为此,军委航空局经研究后,于7月7日向中央军委报告,建议成立一个飞行中队,调集十名左右的飞行员,装备P—51型战斗机,担任北平地区的防空任务。经中央军委批准后,军委航空局根据中央的指示,于1949年7月31日至8月8日召开第一次航空工作会议,研究了飞行队的具体编组问题。确定从各军区航空处和东北老航校“抽调九架战斗机与必要的飞行人员,集中北平训练一个月,于9月5日起,首先在北平执行防空任务”。“必要时协助陆、海部队解放长山列岛。”并确定将这九架飞机“组成一个混合中队,建制属华北军区航空处;作战指挥统一由军委航空局负责。”

随即调集飞机和空地勤人员,经过充分的准备,新中国的第一个飞行中队于1949年8月15日在北平南苑机场正式组成。队长徐兆文(原国民党空军四大队飞行员,中共地下党员,于1948年秋回到解放区)。政委王平阳,下辖三个飞行分队:第一战斗机分队,分队长赵大海;第二战斗机分队,分队长杨培光;第三轰炸机分队,分队长邓仲卿。飞行员有阎磊、谭汉洲、刘卓生、王延州、毛履武、王玉珂、任永荣等。一个机械分队,分队长刘平凡、副分队长于广昌,机务人员四十余名。这些同志大部分是国民党空军的起义人员和解放后报到的旧航空人员。

飞机共10架,其中P—51型战斗机六架、蚊式轰炸机两架、PT—19型教练机两架。飞行中队成立,人员来自四面八方。飞机是从国民党那里缴获和起义归来的,比较陈旧。由于任务紧迫,他们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训练后,于1949年9月5日正式担负北平地区的防空作战任务,每日昼间在南苑机场保持双机到四机的战斗值班,一有命令,可以立即升空作战,这是人民空军最早担负防空作战值班任务的飞行分队。

中央领导对新中国的第一个飞行中队非常关心,当其组建不久,朱德总司令于1949年9月中旬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视察南苑机场,看望飞行中队的指战员。那天下午朱老总在聂荣臻代总参谋长、总参作战部李涛部长、军委航空局常乾坤局长等同志陪同下,检阅了飞行中队的飞机和空地勤人员。受阅的全体指战员情绪高昂,精神饱满,心情十分激动。受阅的飞机停在停机坪上,排列成整齐的检阅式,接受朱总司令的检阅。检阅后,朱总司令还仔细地观看了各型飞机,尔后他又到飞行员宿舍,了解飞行人员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问寒问暖,询问大家伙食好不好?够不够吃,关怀倍至。最后,朱总司令还视察了飞机修理厂,了解各车间的生产情况,与老工人拉家常,鼓励他们好好工作,为建设人民空军多做贡献。朱总司令的检阅和视察,极大地鼓舞了飞行中队的全体人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对人民空军建设发展的殷切期望。

后来为了增强作战能力,又从东北老航校培养出来的飞行员中抽调了13名,充实了该飞行中队。他们是刘玉堤、林虎、孟进、马杰三、阮济舟、吉世堂、徐登坤、牟敦康、李国治、李宪刚、李汉、刘耀西、陈亮等;增调十九架作战飞机,其中P—51型战斗机十七架、蚊式、B—25型轰炸机各一架。至此,飞行中队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加强。

同年10月,为了适应当时紧迫的空运任务,在该飞行中队中又增编一个空运分队。分队长谢派芬,飞行员有杨宝庆、徐骏英、王恩泽、于希和、王洪智等同志,还有领航、通信人员十余人。运输机有C—46型两架、C—47型一架。飞行中队的任务,除担负北京地区的防空作战值班外,还担负空中巡逻警戒、侦察护航。1950年1月至3月,国民党军舰还经常窜到渤海湾地区活动,封锁我海上交通线,该中队多次派出P—51战斗机到大沽地区侦察敌舰行踪,并准备对其实施攻击,后敌舰逃逸。该中队解除了海上的威胁,保障了海港的安全。该中队还多次与防空、炮兵和高射炮部队进行联合演习;担负紧急空运、救灾、空中摄影等任务;参加了开国大典的空中受阅等。

随着形势的变化,全国大陆解放后,北京受敌机空袭的威胁减小。1950年初,为了适应大办航校,加速培养新飞行员的需要,将轰炸机分队的飞行员和飞机以及战斗机分队的部分飞行员和飞机,调往新办的航校,因此,将三个作战分队缩编为两个,赵大海任队长。运输机分队也由于空运任务日益增多,于1950年2月从该飞行中队分出去,在北京西郊机场单独组成一个空运队。1950年7月26日空军颁发命令,将该飞行中队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独立第一驱逐机大队”。任命孙立之为政治委员、杨培光为副大队长,下辖两个飞行分队、一个地勤分队。

8月中旬,该大队换装了苏制战斗机,装备拉—9型驱逐机十二架、乌拉—9型教练机一架。继续担任北京地区的防空任务。1950年下半年,空军开始大批地组建部队,为了适应部队组建的需要,空军遵照中央的指示,于1950年11月24日发布命令:“奉军委11月19日电令,将配置在南苑机场之驱逐机大队并入航空学校”,并指示了具体办法。至此,撤销了空军独立第一驱逐机大队的番号,将该大队所属的空地勤人员,分配到各航校和航空兵部队工作。空军第一个飞行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