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被《本草纲目》收录的枸杞品种是宁夏红宝
曾经是唯一入选本草纲目的枸杞品种,是塞上江南宁夏的五宝之一的“红宝”,经历了“种了挖,挖了种”的徘徊,最终借助品牌效应使昔日“红宝”发出强烈光芒,从最低谷时的8000亩发展到连续多年稳定在50万亩以上,催生的总经济效益逾百亿元,成为传统区域特色农产品的黄金产业!
塞北江南宁夏“红宝”旧有名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这句诗既描绘出了宁夏昔日美景,也让人联想到宁夏红宝枸杞在历史上的赫赫名声。
宁夏枸杞,俗称“明目子”,是中药里的珍品,果实含有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等多种营养成分,长期服用可生精治虚,补肾明目,益寿延年。枸杞在全国七、八个省区都有种植,而只有宁夏出产的枸杞明清时曾作为贡品进献宫廷,也是唯一被载进新中国药典的枸杞品种,当地人骄傲地称之为“红宝”。
原宁夏博物馆馆长周兴华介绍说,以往专家都认为中国枸杞的历史最早见于我国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并据此论断枸杞历史有2000多年。但周兴华对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以及《诗经》进行考证后,认为这种说法与史实不符。就古代文献记载而言,枸杞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距今4000年左右。
周兴华说,枸杞自古就被誉为生命之树,流传于我国秦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载:“枸杞子,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从以上记述看出,在古人心目中,枸杞在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方面,是十全十美的极品。古人的这种认识也是源于对枸杞历史文化的长期积累、实践与总结。由此可见,枸杞种植、食用、享誉时代确实源远流长。
据了解,上千年来,枸杞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对人类健康长寿的贡献而给全球华人带来无数的美好传说。实际上,根据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研究分析,不仅只是常见的枸杞子是保健养生和治疗疾病的常用药材,其实枸杞全身上下都是宝。
明朝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曾对枸杞作过深入研究,其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明确记载:宁夏枸杞浑身是宝,四季可用:“春采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籽;冬采根,名地骨皮,收实无弃物。”《本草纲目》还详细讲述了枸杞的药用价值,枸杞子有滋补肝肾,明目,益面色,长肌肉,坚筋骨之功效。久服有延年益寿,延缓衰老之效果,还可以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和消渴等症。
现代研究分析表明,枸杞子所含营养成分非常丰富,枸杞果中含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类胡萝卜素、硫胺素、抗坏血酸和甜菜碱等,还含有丰富的钾、钠、钙、镁、铁、铜、锰、锌等元素,以及22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此外,枸杞的叶子焙炒后可以泡茶,除了清香爽口外,还能够清热散火,提神醒脑,是上好的夏季饮品。
宁夏“红宝”一波三折的发展路
“世界枸杞看中国,中国枸杞看宁夏,宁夏枸杞看中宁”,这是一个小小的宁夏创造出来的奇迹,也是宁夏利用科学发展观迅速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的一个典型。如今的宁夏“红宝”枸杞市场拓展到了5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宁夏红”枸杞健康果酒更是成为中国名牌产品。可谁能想到,昔日红宝也经历过种种磨难。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华夏大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民保健意识日益增强。从1985年起,枸杞日益走红,市场行情居高不下。宁夏乘此机会牢牢抓住优势大力发展枸杞产业。1985年,宁夏对外出售枸杞137吨,1990年331吨,1995年已达1207吨!尤其在经济较发达的南方,宁夏枸杞曾一度供不应求。
但是,在“形势一片大好”中,宁夏枸杞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开始迎来“心碎时分”。生产处于放任自流状态,龙头企业缺失,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经销者,往往一家一户种植几亩枸杞,这种“小打小闹”,很难将产品推向大市场。信息闭塞的农民往往跟着感觉走,价格看好时拼命扩种,价格跌落时又不顾一切地挖毁;结果产业品牌难保,龙头不举,流通不畅,生产大起大落,“红宝”一次次地成为农民的“伤心果”。
当枸杞需求日益增长之际,宁夏人伤心地发现,各地枸杞市场80%以上都打的是“宁夏牌”,而宁夏的枸杞产量实际还不到全国的20%。
随着枸杞日趋走红,各路诸侯纷纷逐鹿中原,宁夏作为曾经无人能望其项背的全国最大枸杞产区转眼变成了“鼠小弟”,新疆、河北、内蒙古等省区以其地域辽阔之优反超宁夏。1997年,宁夏枸杞种植面积只有2.3万亩,枸杞干果产量1400吨,产销量已经由原来的全国第一退居第四,唯一的一家枸杞加工企业还处于瘫痪状态。
曾几何时,宁夏人骄傲地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皇帝女儿不愁嫁”,外省枸杞不足为虑。由于忽视广告宣传,大多数人根本辨不清宁夏枸杞与一般枸杞有何区别。各地所产枸杞纷纷打出宁夏的招牌,因每斤售价比宁夏枸杞低4到6元,不明真相者为低价买到名牌而沾沾自喜,深谙此道者亦心照不宣。
2002年,又一次跌价潮席卷全国,宁夏枸杞园一下子由4.3万亩锐减至8000亩左右。
自家有如此巨大的资源优势却抱着金饭碗讨饭吃?在痛定思痛的反思中,宁夏人发起了一场振兴枸杞战!
宁夏决定将枸杞定位为全区战略主导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运用政府组织引导这一强有力的手,集中资金和政策对枸杞进行产业开发。近十年来,各级政府先后投入两亿多元,按扶持工业品的思路,对枸杞这一特色农副产品进行全方位包装开发。打品牌、活流通、树龙头、兴加工,使宁夏枸杞种植面积不断攀新高,从最低谷的不足万亩跃升至50万亩。
(文中数据至2008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