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以古典人物为原型的精神分析个案研究书籍是《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

《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是我国著名优生学家、社会学家潘光旦的早年旧著,是中国性心理学研究方面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中国妇女性心理学研究之开端。

冯小青是明万历年间一位只活了18岁的传奇女子。潘光旦经过详细考证,根据支如增撰写的《小青传》和冯梦龙《情史类略》、张潮《虞初新志》所载《小青传》,参考张岱、李雯、施润章、陆丽京等文人以小青为题材的诗,结合《盛明杂剧》、《西湖拾遗》等明代笔记、传奇中的材料,不仅确证了冯小青其人,并对冯小青的影恋性心理作了详细分析。

《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所分析的冯小青,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生于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自幼随母学习,性好阵,出语敏捷,诗琴阵画精妙,秀丽可人,13岁时嫁与杭州冯生为小妾。冯生之妻奇妒,小青虽曲意逢迎,仍被她赶到孤山别室,并声言不得到她的批准,不能与冯生见面,相当于软禁。

小青开始独处时,常常临池自照,和水中的倒影对话,神情凄婉。遇女仆偷窥,便立即停止。后杨夫人常来和小青一起下棋、读阵、吟诗、作画,遂成挚友。杨夫人同情小青遭遇,并称其可以帮小青跳出火坑。小青婉言相拒,称梦中手折一花,随风片片落水,可知婚姻己如花落流水,若生他念,徒供群口描画。后来,杨夫人随夫异地赴任,小青更加孤独、郁闷,不久便染病。对送来的药汤,她又怀疑被冯妻下毒,掷药床侧小。

青病中水米不沾,惟饮梨汁少许,小青的病虽越来越重,但却依然明妆靓服,从不蓬垢卧床。忽一日,小青命女仆传语冯生,要他请一良画师为自己画像,第一张嫌未得神采,第二张虽得其神,却又嫌不够风采摇曳,画第三张时,小青先让画师观摩自己的行为举止,才画出其袅婷多姿的风采。图成,小青将自画像供于榻前,用名香、梨汁祭奠,并说:“小青,小青,画中人难道与你有缘分吗?”说罢抚案而泣,一灿而绝,时年18岁。

潘光旦“一向喜欢看稗官野史”,自然对冯小青的生平传记及其作品很熟悉,但并没有发现其中隐含的意义,直到他1921年“初次和弗洛依特的精神分析论和此论所内涵的性发育论发生接触”后,才“发见了明代末叶的一个奇女子,叫做冯小青,经与弗氏的学说一度对照以后,立时觉察她是所谓影恋的绝妙的例子,于是就借了梁任公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班上责缴报告的机会,写了一篇《冯小青考》。

《冯小青考》写于1922年,寄给上海的《妇女杂志》两年后《妇女杂志》发表该文,题为《冯小青考》。后应上海《新月阵店》之邀,“爱取旧有关于小青之材料重加厘订,于其性心理变态,复作详细之探讨”(《小青之分析-叙言》,并增补《精神分析之性发育观》一节,于1927年9月出版,书名《小青之分析》,1929年8月订正再版时,书名改为《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见《潘光旦文集》第I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可说是中国最早的运用现代心理学,以古典人物为原型的精神分析个案研究,也主要对中国古代妇女性心理的发育、成长和扭曲进行了重要的分析。

冯小青原本广陵的世家女,其父亲曾为广陵太守。冯小青生得秀丽端雅,聪颖伶俐,她的童年,就在广陵太守府中度过,可谓是锦衣玉食。张岱之《小青佛舍》中记载,小青长好读书,解音律,善奕棋。口授心经,便能过目成诵。十岁时遇一老尼,被下了判词。此女早慧命薄,愿乞作弟子;倘若不忍割舍,万勿让其读书识字,也许还有三十年阳寿。
  
冯小青的身世,几乎和林黛玉相若。果然,随着家道中落,她的运命也就发生彻底的变化。十六岁便被迫嫁作人妾,旋而又遭恶妇加害,被软禁在孤山佛舍。于是,冯小青自此过着孤寂凄清的生活。她常常闲来无事,动辄临池自照,好与影语,絮絮如问答,人见辄止。后病瘵,绝粒,日饮梨汁少许,奄奄待尽。最后一恸而绝,年仅十八。
  
多亏了张岱的生花之笔,勾勒了冯小青的凄楚生平,尤其是她临池自照、顾影自赏,如此自恋的形象。她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乃呼画师写照,更换再三,都不谓似。后画师注视良久,匠意妖纤。乃曰,是矣。并以梨酒供之榻前,日以继夜自赏自怜不已。自题绝句曰,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如此功力的精心打造,再加上据称是冯小青诗集《焚余稿》的佐证,冯小青的形象,几乎是古代才女形象中,最有血肉的一个。其诗曰,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到了生命最后,她除了自恋依旧,还皈依佛道,提升了生命的境界。有绝笔诗,稽首慈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先;愿为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
  
不过,能够让冯小青升华起来,并成为中国古今女性灵肉压抑的代表,是现代学者潘光旦。他虽是个社会学者,却关注了冯小青这个个案,写了《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的专著,把它看成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某一部分。他不但不遗余力地考据了冯小青的真实性,而且,还利用西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来剖析冯小青具有的自恋心理产生的根源。
  
我们对于张岱所言,冯小青匠意妖纤的画像,已经无从目睹。但是,潘光旦延请闻一多所画的,据说很能得冯小青自恋神韵的插图,却仍能得以鉴赏。影恋者冯小青揽镜自照,画中人通过镜子,呈现在我们面前。她的头不经意对着镜面,目光含混、幽暗,鲜明的是嘴唇,半启半闭,被食指和中指轻轻摁住。一侧香肩裸露出来,形成了美妙的圆弧形。
  
一个沉醉于自己镜中形象的无意识动作,那手指无意识地放在唇边,是否表达一种处在口欲期的欲望,一种对母亲的吮吸渴望?这样一种姿势,也是一种刻意展现容貌,诱惑观看者的策略。实际上,这与潘光旦转述的《兰因集》中,冯小青对镜的场景相映成趣,时时喜与影语:斜阳花际,烟空水清,辄临池自照,絮絮如问答,女奴窥之即止,但见眉痕惨然。
  
在潘光旦看来,普通女子对自身之情欲生活,秘不一宣,无此自知之明,亦无此率直与胆力也。而小青独不然,彼于一己情欲活动之方式,洵如前节所云,觉悟容有未尽,其于情欲之刚烈,则知之深而言之切。由此,他认为,冯小青不仅是智慧超常,而且深刻认知自身情欲的需要。可是,在另一方面,她的身体却不能保证她的情欲,有着正当而顺畅的宣泄。
  
这体现在她十岁时,老尼称之福薄,其人必自幼清瘦脆弱,不经风雨。因此,她不能经受青春期婚变的打击,情欲受到礼教的阻碍和压抑,因而异态性格得以产生。这种异态心理就叫影恋。小青虚弱的身体,必然对应抑郁的情感,所谓欲流淤积,神经错乱,精血衰竭,是性生活之不调的表现。从而导致了冯小青的自伤自怜,悲观抑郁,自戕自毁,以致沦亡。
  
也许和冯小青相比,在历史上,还有比她更加异态的,女性性心理扭曲者。清代的才女吴藻,性心理扭曲更为严重,几乎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吴藻不但喜欢女扮男装,还打扮成男人来画像,然后,又对着画像,另一个男人的自我,而痛哭流涕。有词曰,生木青莲界,自翻来几重愁案,替谁交代?愿掬银河三千丈,一洗女儿故态,拔长剑,倚天外。
  
但冯小青的悲剧,却是最深重,且带有普遍性。潘光旦指出,中国女子体力之脆弱,精神郁结者,为数必大,而知识阶层中犹甚。其原因,大多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千年来,无端淹没之中国女子,更仆难数也,而冯小青不过是沧海一粟。西方仅见于神话者,而我国则见诸历史。普通仅为一人精神病局部症候者,而此则为一人精神变态之全部。
  
关于冯小青,潘光旦也认为,自古以来,涉及小青之题咏文字尚多,但大率为文人玩墨,近于夸张,里巷传谈,流为神话,感情泛滥有余,事实搜求不足。而把冯小青作为中国女性性压抑的代表,来加以考证,潘光旦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过,潘光旦笔下的冯小青,也只是他社会思想的个体象征,只是张岱笔下那个冯小青,一种现代理论升级版罢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