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早的古都建筑地方志是《长安志》和《河南志》
《长安志》,二十卷,北宋宋敏求撰,记述唐都长安宫城、坊市及属县的专著。该书宋代刻本久已失传,后有《长安志》八卷明刊本、十卷影抄元刊本、二十卷宋刊本、明刊本,传世的有明成化四年(1468) 郃阳书堂刊本、明嘉靖刊本,均与元朝李好文的《长安志图》三卷合刻,但脱误极多。流传较广的是清毕沅校刻本。
宋敏求(1019—1079),字次道,北宋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父、祖皆为显宦,家中藏书三万余卷,敏求好学,熟悉朝廷典故。宋仁宗时,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曾参与修《唐书》,后出知毫州。治平年间,召为《仁宗实录》检讨官,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判太常寺。曾补撰唐武宗李炎以下六朝实录四十六卷,编集《唐大诏令集》。神宗时,因议典礼失误,贬知绛州,后被召回。其后加龙图阁直学士,命修两朝正史。接着又遍搜史部实录、传记、古志、碑刻等,于熙宁九年(1076)撰成《长安志》。
作者还著有开封古地方志《东京记》三卷,上卷为宫城,中卷为旧城,下卷为新城。三城之内,凡宫殿、官府、坊巷、第宅、寺观、营房等,均次第记之。晁公武认为这本书对开封的坊巷、寺观、官廨、私第以及诸多故事,考核均极为精博,可惜今已佚亡。
另纂《河南志》二十卷,原书已佚,后经清代人辑佚,现有永乐大典辑本、灵岩山馆本、缪荃孙《藕香零拾丛书》本等。缪氏辑本共四卷八目:卷一为京城门坊街隅古迹;卷二为成周城阙宫殿古迹;后汉城阙宫殿古迹,晋城阙宫、殿古迹;卷三为后魏城阙古迹、隋城阙古迹;卷四为唐城阙古迹,宋城阙古迹。卷首有东汉东都城图、魏金墉城图、后魏洛阳宫城图、西晋洛阳京城图、宋西京城图共五幅。
这本志书不是宋书原版,而是杂入了元代的资料,所以清代沈垚说:“是书实出元人之手,而宫殿坊市则直录宋敏求之书,间加改窜。”(《落帆楼文集》)此志为现存的河南古方志,极有价值,与《长安志》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两部以记述古都建筑为主的专书。《玉海》中的 一段话,可以说综合了宋代人对这两本书的评价:“唐韦述为《两京记》,宋敏求演之为《河南》、《长安》志。凡其废兴迁徙及宫室城郭,坊市茅舍,县镇乡里,山川津梁,亭驿庙寺陵墓之名数,与古先之遗迹,人物之俊秀,守令之良能,花卉之殊尤,靡不备载。考之韦《记》,其详十余倍,真博物之书也。《长安志》二十卷,熙宁九年二月五日赵彦若序。《河南志》二十卷,元丰六年二月戊辰司马光序。”而《文献通考》中则说:“司马光为之序,以为考之韦《记》,其详不啻十余倍。开编粲然,如指诸掌,真博物之书。”由此可见这两本书继承了前人成果而加以发展,价值很大。
《长安志》主要记述唐宋时雍州、京都、京兆尹及所属之长安、万年、咸阳、兴平、武功、鄠县、临潼等二十四县地理、人口、物产,特别是于长安古迹,凡城郭、宫室、官府、山川、道里、津梁、邮驿,以至风俗、物产、宫室、寺院等,都有详细记载,其坊市曲折,及唐时士大夫第宅所在,皆都一一能举其处,有赡博明晰之称。
《长安志》全书前有原序,说明写作此书的目的是为了给人们提供较详的长安都城的演变概貌,而体例上则以唐开元时韦述的《两京新记》长安部分为本而大事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