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载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是西周的“国人暴动”
公元前841年,西周的首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国人暴动”发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驱逐国王的事件。
周厉王为了满足奢侈享乐的生活,增加赋税,在全国实行山川河泽“专利法”。平民百姓上山采药,下河捕鱼耕田种地都要缴税,就连喝水、走路也要纳税。
当时在民间流传一首歌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爱得我所?”老百姓怨恨周厉王,用歌谣比喻他是偷吃粮食的老鼠,斥责王室贵族不顾百姓死活,依然过着奢侈生活。
周厉王根本不理睬大臣们的劝谏,强制推行专利法。还派人四处监视。如果有谈及国家人事者,说他坏话者,一律杀头。
一段时间后,周厉王以为自己的办法有了效果,非常得意地对召公说:“现在你还能听到百姓们说我坏话吗?”
召公说:“你堵百姓的口,就像堵塞河流,一旦河水决口,后果是很危险的。”
公元前841年的一天,京城的国人,许多小奴隶主贵族、小商人、手工业者终于忍无可忍,发动了暴动,他们拿起各种武器,浩浩荡荡冲进周王宫。厉王得知风声,慌慌忙忙带了一批人逃命,一直逃过黄河,到彘(读音“至”)地方才停了下来。
厉王出走后,朝廷里没有国王,经大臣们商议,由召公虎和另一个周公主持贵族会议,暂时代替周王行使职权,史称“共和行政”。周厉王最终没能回到首都。
翻开历史,几乎每个暴君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或多个绝色女人,这条定律用在周厉王姬胡的身上却不怎么合适,虽然姬胡没有借女色出名,但却丝毫不影响人们推荐他进入历史十大暴君排行榜。
姬胡的暴虐是有名的,他的坏,在他死后周人给他的谥号可以看出来,根据谥法规定,“杀戮无辜曰厉”,很显然,姬胡在位的时候非常不得民心。姬胡的残暴,引起过国人的大暴动,至今仍在流传,也最为经久不衰的是他所做的“弭谤”之事。
姬胡有臣子叫荣夷公,非常擅长敛财聚富,当时周王朝土地私有化非常严重,大部分山川林泽都被开发成了贵族的私田。荣夷公向姬胡提出建议,应该实行土地国有,同时明确规定山川林泽以及荒地上所出的产品属于君王的专有利益。姬胡对这个别有用心的建议非常赞成,于是,姬胡打着国有的旗号大势侵占贵族开发的土地及私人物品,除此之外,那些暂时来不及接管的山川林泽,禁止普通平民进去打猎和捕鱼。
通过这些措施,姬胡是富有了,但是激起了各个阶层对他的愤怒。有人作诗大发牢骚:“人有土田,汝反有之;人有民人,汝复夺之”,有土田和民人的,自然不是一般平民,而是贵族,贵族都在抱怨,不要没钱了就抢我们的田地和财产,这首广为传颂的诗歌被收录在《诗经-大雅-瞻卯》里。
面对君民紧张的局面,一些有良知的大臣冒着生命危险进谏,芮国的国君芮良夫对姬胡说,荣夷公这个人好专利而不知道大难,大王还是不要听信他的愚见,尽早废除那些不合理的国有和专有制度,否则国家将会陷入不稳定的困境。但是姬胡此时被垂手而得的财富冲昏了头脑,芮良夫的肺腑之言,权衡过后,与利益相比,轻如鸿毛,所以姬胡不但没有疏远荣夷公,反而将其擢为卿士。
因为禁止打猎禁止捕鱼,周朝人民接受不了生活水平直线下降的现实,民众与朝廷的矛盾闹得越来越大,举国戾气弥漫,各种斗争矛头无一例外地指向姬胡,《国语-周语》将这个事件定性为“谤王”。重臣召公觉察到事态的严重,急急忙忙地去告诉姬胡,人民忍无可忍了(民不堪命),姬胡听完大怒,便派人去卫国找了一些巫师,专门负责监督民众言论,凡是诽谤国家领导人的立即抓起来处死。这些巫师出没在集市酒楼等一些热闹场所,在一些敢于言论的剌头分子被杀后,姬胡实行的血腥政策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都城内的平民噤若寒蝉,人们见了面只能用眼神来交流,国人的愤怒在一天天见涨。
国人不再议论了,姬胡找来召公,得意地对召公说,我能止息谤王的言论,你看这下再也没人讲我坏话了吧。召公听后,心里非常不悦,但还是耐心地给姬胡讲着道理,堵住人民的口,不让他们发表言论,比堵住湍急的河流还要危险,堵住的河水一旦冲破防堤就会带来很大的灾难,而堵住人口,一旦人们的愤怒决堤,整个国家就有危难了,姬胡对这句著名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兴趣,财迷心窍的他,将直言相谏的召公赶了出去。
在荣夷公的启发下,姬胡又想出了新的增加国库收入的方法,即对自然资源实行专利。被收归国有的山川林泽,如果平民想要利用,就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税,本来民众已经穷困潦倒,实施这样的政策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是没人表示出什么不满,因为姬胡“弭谤”的工作做得确实不错。
在姬胡实行国有资源专利的第三年,忍无可忍的民众终于爆发,国都中上演了一场政治暴动,平民、工匠、部分贵族组成统一战线,大家手持刀剑、棍棒等管制器具冲向王宫,声称要杀死姬胡,平时忙于数钱的姬胡此刻终于清醒了头脑,意识到自己大难临头,也顾不上国主形象,带上几个随从,赶紧东渡黄河,一直逃到彘地,彘地在今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东北,在当时属于标准的蛮荒之所,姬胡自从逃到那儿,一辈子就再没有回到都城镐京。
虽然姬胡逃跑了,但国内民众的愤怒并没有发泄,有人听到传闻说姬胡的儿子藏在召公家,很快周民包围了召公府邸,要求召公交出太子姬静。召公是周初辅佐大臣召公奭的后代,先辈们大都是周朝重臣。从周朝的长远利益着想,召公将姬胡的儿子藏了起来,但是外面包围的周民越来越多,如果不给出一个说法事情不能收场。周公权衡再三,做出了惊人的决定,他将姬胡儿子的衣服穿在自己儿子的身上,然后打扮成太子模样交给周民,最终,愤怒的周民将召公的儿子活活打死,历史没有记载当时召公的心情,但丧子之痛是任何一个常人都不能忍受的,更何况这出戏的导演者就是召公本人,召公可谓是最能隐忍的政治家。
国人暴动后,国家不能存在着一日无君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朝贵族推举了德高望重的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不过关于“共和”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的说法,根据《竹书纪年》记载,这十三年代执政的是一个叫共伯名和的诸侯,其人贤明德厚,美名四方远扬。从共和元年开始,历史有了可靠的纪年,西汉司马迁撰的《史记》, 其中的《十二诸侯年表》就是从共和元年纪起。
到了共和十四年,京城传来了姬胡亡在彘地的消息,无疑,姬胡的下场是悲惨的,不过这是他罪有应得。姬胡去世后,谁来继承王位的问题又被提上议程,周公将藏匿十四年的姬静带到诸侯面前,经过召公这些年的培养,姬静的能力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肯定。当年国人暴动的直接原因是由姬胡实施暴政引起,年幼的姬静只是国人迁怒的对象,所以他最是无辜。最终诸侯都同意姬静继承王位,姬静就是历史上的周宣王。
姬静吸取了姬胡行事独断的教训,执政期间广开言路,重用贤臣,在周公和召公的辅佐下,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有所增长,特别是对周边一些不服从中央王朝统治的少数民主部落,几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王朝威望的加强,周朝历史上开始了一段短暂的中兴之旅。
纵观姬胡后半辈子,虽然悲惨地被国人所弃,但是他所做出的历史功绩却是不容忽视的,姬胡不仅为我们贡献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及“道路以目”两条脍炙人口的成语,还直接导致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国人暴动,同时还让我们的历史有了确切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