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早的书法高等专科学校始创于隋文帝时

中国古代学习研究书法艺术的高等专科学校被称为“书学”,创建于隋文帝初年,隶属国子寺。

唐代有较大发展。隋末唐初,书学曾一度废置,唐贞观二年(628),重建书学,显庆三年(658)再废,将其博士隶秘书省。

龙朔二年(662)复置,翌年改隶兰台。书学博士2人,助教1人,学生30人,多出身低下,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好书法者,均可入学。

学习课程及进度,《石经》三体 3年;《说文》2年;《字体》1年;每日书写一幅。除研读书法之外,还要读《国语》、《三苍》、《尔雅》等书。

学习期限 9年,学生毕业后,可以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唐代科举设有书学一科,先口试,通过后再墨试《说文》、《字林》20条。

宋代书学达到鼎盛阶段。徽宗崇宁三年(1104),重建书学,隶翰林院书艺局。学生资格及名额无明文规定,课程习篆隶草书三体;读说文《字说》、《尔雅》、《博雅》、《方言》,愿选修大经者兼习《论语》、《孟子》。

学校明确规定篆以古文大小篆为法;隶以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真行为法;草以章草、张芝九体为法。

考试分三等,字体方圆肥瘦适中,藏锋尽劲,气清韵古,老而不俗为上。方而有圆笔,圆而有方意,瘦而不枯,肥而不浊,各得一体者为中。方而不能圆,肥而不能瘦,模仿古人笔画不得其意,而均其可观为下。

学生毕业后,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宋末,社会大乱,书学亦废。

唐宋的书学,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流传,起了重要的作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