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儒石刻经出于洛阳

儒家经典是一部浩瀚的知识海洋,是学童和学者必读和研习的古籍。因古代没有印刷 术或印刷业不发达,所读之书必须靠人工抄写,抄来抄去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故从东汉熹平四年(175年)开始把《鲁诗》、《尚书》、《周易》、《礼仪》和《论语》 七种经文,由蔡邕等人用隶书书写,陈兴等人刻于46通碑石上。

刻石各插立在洛阳都城外太学内讲堂前(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汉魏故城南,岗上村北侧),供学官们正定校勘,作为向太学生徒讲授的标准经本,被称为“熹平石经”,为中国儒家第一部刻经。

“熹平石经”立后不久即遭破坏,后又几次迁徙,至唐贞观初,几乎毁坏殆尽。

自唐以来,洛阳太学遗址出土的石经残石据统计共8275字,加上中华人民共和成立后发掘和收集的600余字,共有8800多字。

这些极为珍贵的残石除收藏于西安碑林、上海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洛阳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台湾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外,有的已流到国外。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