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铜镜出土于三地均属齐家文化

铜镜是古代人们用来照面的用具。我国从青铜时代初期就出现了铜镜,历经商周、秦汉,以迄明清,直到近代才被玻璃镜取代。

就目前考古发现来看,齐家文化的三面铜镜为我国最早的铜镜

一面在甘肃省广河县(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齐家坪出土,直径约六厘米,镜背平素无纹饰,纽细小;

一面在青海省贵南县(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尕马台出土,直径九厘米。镜背铸出七角星纹,纽小而呈圆形;

另一面系早年甘肃临夏(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出土,直径十四点三厘米,镜背于两道弦纹之间,各饰三角纹,构成十六角星图案和十三角星图案,拱起半环形纽。

从齐家文化经商代、西周到春秋时期,我国铜镜多形体小、制作粗陋、规格不一、铸造量也小,处于铜鉴原始状态。

春秋战国之交,铜镜铸造业迅速发达起来,镜纽多为小形桥纽,且出现了纽座。战国中期以后,铜镜形体增大,镜背花纹精致。

汉代开始出现铭文,西汉中叶铭文增多。到了武帝时期随着国家的安定、政治的统一,也使此时的铜镜形制、花纹在全国范围内趋于统一。

中唐以后,铜镜形制除圆的以外,多有方形、葵花、菱花、荷花形等。有柄铜镜开始出现。

中国铜镜在形制上产生了很大变化。宋代称铜镜为“铜鉴”或“照子”。此时有柄镜大增,多无花纹,只铸出长方形印章,标出铸者名号等。

元明以后,我国铜镜铸造业便渐趋衰落了。

铜镜铸造业最早出现在西亚诸国,但我国仍不失为世界上铜镜铸造业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尤其是我国各时代铜镜都有自己明显的特征,我们通过对各时代铜镜的形制、花纹和铭文的研究,可以了解各时代的铸造技术、工艺美术、工官制度、商业关系、思想意识以及与国外的交往等,因此“镜鉴学”在考古上已成为一个专门的课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