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家建筑师事务所1984年诞生于北京

1984年11月末,几经研究,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正式批复了北京建筑设计事务所(简称北京所)的筹建报告,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诞生。1996年10月,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发文撤销北京所,没有告知任何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2001年加入WTO(世贸组织),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各种建筑设计事务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与传统设计院同台竞技,与国际建筑界接轨,成为中国建筑界的重要力量。

而当年开中国建筑设计事务所先河的北京所似乎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其创建者、著名建筑师王天锡也一直保持着外人难以理解的低调,很少公开露面,一些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王天锡,1940年出生于北京,1957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1963年完成6年学业毕业,此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980年~1982年,王天锡在通过教育部外语统考后,远赴美国纽约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工作学习。1983年,他婉拒众多挽留,毅然回国,1984年任《建筑学报》编辑部编辑。1984年末,王天锡筹建新中国第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北京建筑设计事务所,并任所长。

2011年6月初,王天锡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对于已经被撤销了15年的北京所,王天锡仍然充满自豪之情,他向记者讲述了27年前创办北京所的始末。

缘起 做中国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1982年,加拿大籍华人建筑师彭培根找到刚从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回国的王天锡,想与他合作成立一家中外合资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但是王天锡不同意合资,他说要做就做中国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王天锡说,自己当年在美国时,很少看到外国建筑师成立建筑设计事务所。在美国,成立建筑设计事务所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创建者必须是美国公民或美国常住居民。第二,一定要通过美国建筑师协会的相关考核。“不想做中外合资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是因为我觉得这里面可能牵涉的事情比较多。”王天锡告诉记者。

在筹办北京所的时候,王天锡在国外积累的经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与国外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机构体制一样,北京所是一家全部由建筑师组成的、单一专业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这一点与中国传统的设计院有很大不同。

事实上,这种机构体制灵活、工作效率高、单一专业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不止在国外有,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也有。王天锡说,虽然北京所并非首创,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所是绝无仅有的。

因此,他建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领导大胆尝试。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采纳了他的意见。1984年,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作了成立两家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决定。一家是由王天锡组建的中国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北京建筑设计事务所,另一家是彭培根与国内其他人合作成立的中外合资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大地建筑事务所。

起步 全民所有制与自负盈亏的矛盾

作为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北京建筑设计事务所成立的目的是为了繁荣建筑创作,探索设计改革的具体办法,增加设计经济效益。王天锡说,全力以赴进行建筑创作,把设计质量放在第一位是他们的宗旨。

但全民所有制性质、实行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的属性让这家新成立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成了“三无”单位。“三无”指的是无差额拨款、无行政级别、无行政人员。

无差额拨款就是没有国家的资金支持。一般事业单位都有国家的差额拨款,但北京所没有得到筹建时文件中所说的支持资金。小到画图桌、文具、纸张等必备用品,大到员工工资、保险金、出差补贴等开支,都由王天锡自己负责筹集。

“全民所有制,自负盈亏,现在看没有问题。但在当年,全民所有制与没有国家拨款是矛盾的。 北京所属全民所有制,是国家的资产。原来也说过给一部分资金,但最终没有落实。我们基本是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王天锡说。

无行政级别是指北京所没有被定行政级别。在当时,职务、工资等都要与行政级别挂钩。“我们有技术级别,但没有行政级别。”王天锡说。没有行政级别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没有专职的行政人员。“没有行政级别,做行政工作的人怎么要求进步?”他解释道。

尽管有很多同行写信支持王天锡,也有很多人表示愿意到北京所工作,但成立之初,王天锡只招到了一名员工。

“虽然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给北京所分配了15名员工,但管理人员和会计都要自己招。我不仅负责行政工作,还要负责设计工作。”王天锡回忆说。

发展 探路者的收获

虽然起步艰难,但王天锡还是坚持了下来。运行一段时间后,北京所开始步入正轨,业务也进展得很顺利,并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同行的支持,也有很多人想加入进来。

“业务进展得很顺利,承揽了不少工程。12年里大概完成了18项工程,完成设计方案10多个。”王天锡说。对于当年一些重要的工程,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仍印象深刻,那些重要工程的资料被他完整地保存着。

王天锡向记者展示了一些当年的工程资料和图片。1986建成的全国政协北戴河休养所在当时的中国闻名一时,1988年竣工的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南戴河培训中心后来成为1990年北京亚运会舢板运动员住地,1991年建成的瓦努阿图议会大厦成为当地最雄伟的标志性建筑,1995年竣工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吸引了当时日本首相细川的夫人前往参观。

除了设计工程建筑图外,北京所还帮时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的戴念慈设计了位于辽宁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施工图。另外,王天锡还带领北京所参加了一些当时国内并不多见的设计比赛。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举办的广东汕水经济特区珠地居住中心规划方案比赛中,北京所获得了第1名。

“业务进展得比较顺利,北京建国门外华侨村1片3幢高层住宅和2幢高层办公楼也是我们设计的。虽然当时的设计费用不高,但员工的收入还不错,从来没有员工因为薪水问题辞职。”王天锡说。

结局 运营12年后戛然而止

虽然一直不断接到很多国内外的工程邀约,也有越来越多人写信要加入北京所,但这一切到1996年戛然而止。当年10月,运营良好的北京所突然接到被撤销的通知。直到现在,对于被撤销的原因,王天锡仍不得而知。接到撤销通知,王天锡只能照办,他没有去找相关领导询问原因。

但1988年—1991年,北京所从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的直属单位变为挂靠在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一个下属单位的下面,这一转变似乎有一些征兆。“北京所原来是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直属单位,后来挂靠在其直属单位下面,我认为这可以反映出政府对成立单一专业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这一尝试的态度。”王天锡说。

1996年10月之后,北京所彻底消失。之后的王天锡再也没有做过任何工程。

唯一让王天锡感到宽慰的是,原来跟着他一起做事的很多年轻人离开北京所后都发展得不错。有很多人成立了自己的团队,还有的人去了国外发展。如今工程遍及全国各地的北京中天元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创办者之一、建筑师刘西戈正是从北京所走出来的。“他是跟着我时间最长的员工,现在发展得很好。”王天锡说。

后续 放弃工程 潜心著述

被问及这些年都在做什么、不做工程是否觉得遗憾的时候,王天锡平静地告诉记者:“这些年就是画画、写书,不再做工程。”

1996年,王天锡著的《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贝聿铭》出版,获得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第三届全国优秀建筑科技图书部级奖一等奖,并且是该系列丛书中印刷次数最多的一辑。1999年,《建筑绘画和一般绘画》《建筑审美的几何特性》出版。2002年,《建筑美学评价》问世。2006年,《勺居作业:王天锡绘画·篆刻作品选》出版。

被问到当时为什么要回国,有没有想过留在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时,王天锡这样答道:“留在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是挺好的,但我觉得对不起国家。”

1978年,王天锡通过教育部外语统考,并通过贝聿铭亲自在北京面试后,作为唯一入选的公派留学生,于1980年~1982年前往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如果想留在纽约也能留下,但是国家培养了我,派我出去学习,我却不回来了,这样不好。”王天锡说。当时包括一些台湾人在内,很多人都劝他,说他出来不容易,有这么好的工作平台,就不要回去了。也有人建议他回国五六年后再出去。但是,对于这些挽留,王天锡一并婉拒。国家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他最终选择了回国。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