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妇女医院福州马高爱医院合并发展成为今福州协和医院
公元1860年,在福建福州景色旖旎的于山之麓,一所由美国教会出资创办的福州圣教医院开诊了,在小巷纵横,马头骑墙的城中心,很快成为缺医少药的病患的福音,这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三家西医医院,八闽现代医学的发祥地。
十七年后的1877年,在福州仓山岭后,美国教会又建成了中国最早的妇女医院——马高爱医院,这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医院在1884年走出了中国最早留洋的女医学博士——福州人许金訇,1907年迎来了一位美国护士Cora E Simpson,她以马高爱医院为基地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护士学校,并发起、促成中国护士协会的成立,以优雅的中国名字——信宝珠载入中国医学史册。
1928年10月,福州圣教医院与马高爱医院合并为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1937年10月,医院新病房大楼落成,楼高5层,红砖砌成,配备电梯、电话、抽水马桶及南方仅有的供暖设备,手术室、手术教学看台、隔离室、各类病房、图书馆等一应俱全,成为协和的标志,福州的地标。在这座红楼里,美国专家担任院长、主任、护士长,严格实行美国医学管理模式,形成了治院严格,医风严谨,勤奋工作,甘于奉献的协和精神,堪称当年福建省内最好的医院。
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政府于1951年正式接管协和,更名为福州中国协和医院,给予大力扶持,协和的发展迈入新的轨道。1959年,协和成为福建医学院附属医院,为福建省培养输送了大量各类医学专业人才,相继走出了福建省医学界各学科的开创者,李温仁、陈捷先、胡锡衷、夏美琼、沈云英……被誉为“福建医学人才的摇篮”。
然而,1966年开始的文革打断了协和前行的步伐,医院因“战备”被撤销,人员内迁山区三县,许多珍贵的临床病案资料失散。部分留在原址的协和医院技术骨干,成为迁入的福建省人民医院的中坚力量,在艰难岁月里,“协和人”仍然坚守协和精神,孜孜以求,创造了连续成功抢救2例电击伤心跳、呼吸骤停达15分钟以上患者等许多医学奇迹,为协和的复兴打下了基础。
改革开放的春风消融了历史的冰霜,让协和重获新生。1984年7月1日,经福建省政府批准,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正式恢复,自强不息的协和人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整整一个半世纪的沧桑砥砺、拼搏奋进,“协同八方 和成天下”,“同心协力 和衷共济”诉说着协和人的不懈追求。以“和”为纽带集各方力量,聚社会之力,倾毕生心血,行医济世,拯救疾苦的大爱无私,铸就了百姓心中“协和”的经典名牌。
今日的福建协和,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成为了福建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百年名院。医院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现有职工2700余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00余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省部级优秀专家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2人,入选国家级和省厅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8人。开放床位1860张,年门诊病人约15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超6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近5万台。
多年来,医院领导班子以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国际化的眼光谋划医院发展的新篇章,认准了“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是协和保持百年老院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把人才培养作为医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来抓,努力打造高精尖的人才队伍。精心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每年拨款百万元重点培养临床医疗、护理的优秀后备人才,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德才兼备的青年报考专业对口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分期分批选送139人到美、日、英、法、德等10多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学习交流。先后引进接收博士、硕士毕业生327名,使现有医生中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达到医师总数的61.2%。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专业人员得到任用,有59位45岁以下的业务技术骨干担任了省级研究所正副所长、临床学科正副主任,5人走上医院领导岗位。
协和坚持科技兴院,充分发挥11个省级研究所及10个校级研究机构挂靠医院的优势,加大科研投入,成立中心实验室,配备完善的科研设备,安排专职实验室工作人员。加强学科建设,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制定医、教、研考核指标,投入专项经费千万元,大力提升重点学科的综合实力,带动全院整体学科水平。完善科研激励措施,调动医务人员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在省内率先设立了医院科研奖励基金、教授基金、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医疗技术管理创新奖,促进了科研创新,收获了累累硕果。医院先后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教育部、省教育厅、科技厅等大量科研课题,先后获得3项国家级、165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数量以及获得的国家、省部级等科研成果奖均名列全省卫生系统前茅。
学科建设带动医疗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打造出一批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其中血液病学、内分泌学、普通外科学、胸心外科学居福建省首批10个临床重点学科之列,烧伤外科、心血管病学冠心病专业、儿科医学心理学专业跻身福建省内10个领先医疗特色专业,血液病学专业成为福建省“211工程”重点学科,众多“精品学科”构筑成优势学科群,创造了许多省内乃至全国第一,续写着协和的辉煌。
福建协和拥有成熟的移植技术。血液科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展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技术,现已成功开展近200例;心外科自1995年开展首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成功至今,已创造了心脏移植长期存活例数最多、成功率最高及首例儿童心脏移植手术、最高龄心脏移植手术在内的多项“全国第一”;胸外科的单肺移植、双肺移植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7年医院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卫生部批准开展心、肺移植的少数几家医院之一;普外科肝胆外科专业先后成功开展了原位肝移植、背驮式肝移植手术,开展了亚洲首例换心人再换肝的高难度手术病例,患者已健康存活6年。
福建协和的微创技术精湛。结直肠外科专业组于2000年成功开展福建省第一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2003年开展国内第一例腹腔下全大肠切除术。目前已开展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800余例,位居国内前列;胃外科目前已完成近700例胃癌腹腔镜微创手术,位居全国第一;肝胆外科专业组成功开展了腹腔镜肝癌、肝囊肿、胆囊切除术4000余例,居省内先进水平。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等科室的微创技术也有较大影响力。
福建协和的介入技术全国闻名。心内科至今已完成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术万余例。2008年已通过卫生部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考核。医院在省内最早设立介入治疗专科,迄今共诊治各种疾病8000余例,施行各种介入诊疗手术近3万台次,介入技术门类齐全,涵盖除心脏介入以外的所有介入治疗领域,多项诊疗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国内先进水平。
福建协和心脏外科手术在国内有突出优势,年手术量近2000台,开展了数十种心血管外科最高难度的手术,其中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为国内一流,新生儿复杂心脏手术年龄最小的仅出生36小时。
协和医院是福建省重要的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协和临床医学院承担了福建医科大学各专业的临床教学和毕业实习任务。1981年内科血液病专业被授权为福建省首个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990年被批准为福建省首个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是福建省卫生系统最早开始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医疗机构。如今,医院已拥有1个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医院注重内涵建设,提出了“服务是基础,医德是根本,质量是生命”的办院理念,狠抓医疗质量,健全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完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推行临床路径,严格技术准入,强化医疗安全管理,实行3年基础培训2年专业定向培训的模式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得到卫生部的肯定和推广。
医院引进现代化科学管理理念,注重开源节流,引入精细化管理,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初步实现了管理数字化,后勤服务社会化。不断优化信息系统,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在居民医疗保险卡“一卡通”和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先试先行方面获得上级的好评。
(注:文中数据截止到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