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恐怖片大师是马徐维邦

中国最早的恐怖片出品于1913年。但按现在的标准,那时候著名的恐怖片《庄子试妻》连恐怖片的雏形都算不上。

而那个时候在大洋彼岸,恐怖片作为一个强势的片种,已在美国渐成气候。

1920年代初开始,“千面人”郎却乃主演的《钟楼怪人》、《歌场魅影》等好莱坞恐怖片陆续引入中国,风靡一时。深深影响了上海“明星”公司一位长相俊美的年轻人,他是“明星”公司的美工,偶尔也上镜演戏。他不仅对郎却乃精湛的化妆术叹为观止,还深切体会到影片中悲凉哀情的人生意味。这个年轻人就是中国恐怖电影史乃至中国电影史无法绕开的人物――马徐维邦。

马徐维邦(1901一1961),生于浙江杭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这个时期因战乱及民风未开,只在上海一隅出产了少数恐怖影片。从1937至1948年间,出产了包括《鬼恋》、《夜半歌声》(1937)等十几部恐怖片,其中以马徐维邦导演的《夜半歌声》最具代表性,此片结合了好莱坞的电影风格与中国伦理精神,表现出华语恐怖电影与好莱坞之间互依互存的情况。马徐维邦被称为中国第一位恐怖片大师

《夜半歌声》是由马徐维邦根据美国1925年的《歌剧魅影》改编并导演的反封建电影,虽然不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恐怖片,但是几乎可以成为中国式恐怖片早期成熟发展的经典代表之作。

1926年,《歌场魅影》公映后不久,马徐维邦从明星公司跳槽到“朗华”公司,编导并主演自己的处女作《情场怪人》。

《情场怪人》讲述一个凄恻悲凉的多角恋爱情故事,感人至深。马徐维邦扮演一位爱情的福音使者,也就是情场怪人(老仆刘安)。为了体现怪人的“怪”,马徐维邦模仿朗却乃的化妆术,为自己设计了“怪人”造型。怎料,马徐维邦的处心积虑并未收到奇效。由于化妆术的粗陋,观众早早就看出了怪人真相,无人喝彩。希区柯克式的“麦克古芬”没有了,悬疑惊悚的效果自然无从谈起。《情场怪人》是凄美的爱情传奇,且不具备恐怖片的情节架构,单从恐怖造型角度来讲也是失败的。即便如此,仍不失为中国电影人对恐怖片的一次最早的、自觉的、有价值的尝试。

1920年代末,中国影坛是武侠神怪片的天下,烂片叠出,如蚁如蝗,大多盲目追求商业利益,粗制滥造到令人发指。这些片子或多或少都有些恐怖元素,但大多为怪而怪,在艺术缺乏创新之处,宣扬的也都是遁世消极的宿命论思想。如果称之为恐怖片,既不准确,也不厚道。而这时,马徐维邦已加盟“天一”公司,仍执著于中国恐怖片的探索。

1929年,他编导自己第二部影片《混世魔王》,并亲饰魔王一角。通过一位善良青年的异化蜕变,阐述了他对造化弄人的愤懑与无奈。经过近十年的揣摩研究,马徐维邦的化妆造型术终于与世界接轨,“魔王”造型相当成功。从故事、氛围、节奏、化妆术等多方面看,《混世魔王》倒可以算是中国第一部恐怖片。

1930年,带着“东方郎却乃”的美名,马徐维邦自立门户,拍摄恐怖片《空谷猿声》,后又加盟“联华”公司,编导《暴雨梨花》、《寒江落雁》,逐渐成为大腕级导演。如果说,中国早期的恐怖电影史是马徐维邦一人书写的,也不为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