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首公开发表的白话诗是胡适的《两只蝴蝶》
1916年8月23日,胡适写下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原题《朋友》),发表在1917年2月的《新青年》杂志。
自此之后,一个不同于汉赋、不同于唐诗、不同于宋词、不同于元曲、不同于明清小说的文体开始出现。
这就是中国新诗的初始。
两只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今人现在运用白话文如吃喝拉撒睡一样自然,而将文言文当做一门外语来学。
白话诗是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产物。从古体诗到白话诗,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一环。原先写诗,讲究格律平仄,正如现在网络语言对现代语言的冲击一样,当年的白话文在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律诗中也有一股扑面清风。
白话诗跟古体诗最大的区别当然是“直白”,胡适参与这一变革时,曾经试图在古诗中找一些白话诗,以证明古代文人写作中也有说大白话的。结果,他还真找到了。
他举唐代杜甫为例:
漫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
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明人王阳明也有类似的“白话诗”,如:
池上偶然到,红花间白花。
小亭闲可坐,不必问谁家。
还有:
四十余年睡梦中,而今醒眼始朦胧。
不知日已过亭午,起向高楼撞晓钟。
胡适最推崇的还是明朝“公安派”中袁宏道的两首诗:
一日湖上行,一日湖上坐。
一日湖上走,一日湖上卧。
无端见白发,欲哭反成笑。
自喜笑中意,一笑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