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出土的最早的刻石文字是战国时期秦国的《石鼓文》

该系列: 秦国石鼓文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是战国时期秦国所刻制的《石鼓文》,这些文字是刻在十个形状似鼓一样的石头上,每个鼓的四周都刻有文字,因而得名《石鼓文》。

《石鼓文》文字横竖的行格基本整齐,与金文显著不同;其书法结构已接近稍后的小篆,有些文字的笔势也与其后的《秦泰山刻石》相似。因此,可以说它为秦的统一文字,提供了重要依据。

石鼓于唐代初期出土,而其文字表述记载了古时狩猎的情景,故又称为猎碣。原载有700余字,由于不断受到自然的和人为的损坏,剥蚀严重,字迹漫漶,其中一石文字已荡然无存。

China-ancient-drum-shaped-stone-inscriptions(图:石鼓之一)

郭沫若认为其年代为秦襄公八年(公元前770年),多数人则认为石鼓是出自春秋时期。

石鼓出土之初,被置于凤翔县孔庙内。宋代迁移到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国子监用金填文,以示永不复拓。

金人侵占汴京,将石鼓送往燕京(今北京市),又再剔去其金,残损更甚。

元代皇庆年间存放于国子监。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保护石鼓文不再遭受损毁,乾隆皇帝命人仿刻一份,放在北京孔庙的大成门内。

原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铭刻馆。

这十个石鼓是我国在地面上保存时间最长的文物,历经磨难,十鼓俱在,实属不易。

同系列其他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