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期交所发布的期货价格指数是“上期所有色金属价格指数”

2012年12月26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布有色金属期货价格指数,这是首个国内期货交易所发布的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具有反映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的标尺性和作为业绩评价标准和指数化产品创新的投资性,但目前不能交易。26日,上期所对外公布当日下午15:00指数点位为3210.24点。

据了解,上期有色金属期货价格指数选择铜、铝、锌、铅等四个期货品种作为成份商品,依据各品种历史五年平均持仓金额确定权重。每年年初的第四个交易日及特殊情况下对指数权重进行重新计算。新品种进入和旧品种退出需满足合规性和流通性要求。在价格选择方面,选取连续三月合约价格作为指数计算依据,并设定5个交易日的滚动窗口。上期有色金属期货价格指数计算采用算术平均法,选取2002年1月7日为基期,1000点为基点。

上期所人士介绍称,在开发上期有色金属期货价格指数过程中,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一是编制理念和思路的创新。结合我国期货市场和实体经济的现实情况,提出我国商品指数要综合考虑标尺性和投资性的编制理念,并提出三大设计原则:流动性、连续性、抗操纵性。从设计理念和思路上保证与我国期货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匹配度,进而提高指数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流动性原则是指指数成份商品成交比较活跃,买卖的冲击成本小。连续性原则是指商品指数既能反映市场变化,又能保持与历史数据的可比性。抗操纵性原则要求设计中保证商品指数的关键参数不易被人为操纵。

二是编制细节和评估体系的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从权重敏感性角度将权重设计划分为及时性、滞后性和混合性三种权重设计方案,并从标尺性和投资性两个角度构建基于现货指数、产业指数、期货指数、风险收益性、组合多样性、套保通胀及产业风险等的多指标评估体系,通过评估论证确定最终编制方案。使得最终商品指数的编制方案更有说服力,确保指数的客观公正。

三是商品指数研发平台的创新。为了提高商品指数研发效率、确保各参数动态可调、满足进一步开发其他商品指数的扩展性需求,我所金融工程实验室开发了配套的商品指数研发平台。其中主要包括商品指数编制、商品指数分析、数据维护、系统管理等模块,实现了有色金属期货指数的实时计算和发布,为后续开发其他指数类衍生产品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期有色金属期货价格指数发布后,交易所将及时跟踪市场各方的反映,认真评估指数的运行状况,不断完善各项编制方案和相应的维护管理措施,同时继续研究开发更多的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及相关衍生品。

我国是有色金属的生产和消费大国。经过多年发展,上期所有色金属期货已成为我国发展最为成熟、国际影响力最大的商品期货板块。有色金属期货品种对应的现货覆盖率高。铜、铝、锌、铅的产量占到整个有色金属行业产量97%以上。市场迫切需要一只能够为市场广泛认可,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价格指数,以反映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价格的整体运行情况。

2004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开始启动我国商品指数研发工作。在指数编制过程中,交易所通过课题合作、指数论证会等多种形式,多方听取专家意见,最终明确了有色金属期货价格指数作为主攻方向。2009年,上期所成立了商品指数研究小组,专门从事上期有色金属指数的编制。2010年,上期所最终编制完成上期有色金属指数,并于当年下半年进入试运行。在2010年度的上海金融创新奖评选中,“上期有色金属指数研究”荣获上海金融创新成果二等奖,并被列为2011年度上期所重点专项任务之一。经过两年的试运行,指数运行正常、表现良好,对外发布条件已经成熟。

据上期所专家表示,上期有色金属指数有设定标尺性和投资性两大目标。标尺性要求是指指数能够刻画有色金属产业的整体价格变化状况。投资性要求是指数能够作为投资业绩的评价标准,为指数化投资和指数衍生产品创新提供基础条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