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玻璃制品是西周琉璃杯

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玻璃制品是琉璃作的西周耳杯,距今约有2100年。

中国把此类材质称作“琉璃”的称呼起源于唐。按照现在生活的观点,琉璃是玻璃的一种,现琉璃一般是指加入各种氧化物烧制而成的有色玻璃作品。

而现今无论是光学玻璃、平板玻璃、水晶玻璃、或是硼砂玻璃等材质所创作之作品,皆通称为玻璃艺术品,因此琉璃只是玻璃的一个种类,其范畴远较玻璃要小。

在学术上,玻璃作为一种物质类别,涵盖了天然水晶、琉璃、人造水晶、光学玻璃、建筑玻璃、日用玻璃等范畴,人们日常所说的玻璃多指日用类,即钠钙玻璃。

玻璃是一非全属无机科料,在结构上是一种无机的热塑性聚合物,在高于650oc时可以成形,冷却后具有透明、耐腐蚀、耐磨、抗 ​​压等特性。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低于钢,是电和热的不良导体,是一种活脆的非晶物。

而琉璃是指玻璃原料加上氧化铅称为水晶玻璃。加入氧化铅的比例,随各国的习惯定义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氧化铅的比例达24%以上时,玻璃的透光度与折射率均佳,同时也较重、较软,很适合烧制成精致的玻璃艺术品。一般欧美国家讲到水晶器皿时,即指使用此种水晶玻璃材质,其价格昂贵不是一般玻璃可以比拟。

人造玻璃“琉璃”也是玻璃,只是加了铅变得非常晶莹剔透,也有人误称之为水晶。

虽然水晶和玻璃的外观十分相似,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其主要区别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材质不同
水晶是二氧化硅的结晶体,而玻璃只是含有二氧化硅的熔融状态混合物。  

二、功效不同
玻璃只有装饰作用,而水晶除装饰作用外,还有压电效应,有特殊的保健作用。  

三、价格不同  
水晶的单价要比玻璃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 
 
四、物理性质不同  
1、水晶是结晶体,具有较高的硬度(莫氏7级),而玻璃的硬度较低,(莫氏5.5级),水晶可以在玻璃上划出痕迹,反之则不能。  
2、水晶是结晶体,导热性能较好,用舌尖舔触有冰凉的感觉。而玻璃则显得温暖。  
3、用偏光镜区别,水晶能透光,而玻璃则不能。  
我们可以依据水晶和玻璃所具有的不同物理性质方便地将它们区分开来。  

五、加工工艺不同  
玻璃可以热铸成型,省料省工成本低。水晶是结晶体,加热融化后不能逆转,所以不能用热铸成型法,只能用切磨等冷加工法。费料费工,成本高。水晶硬度高,不易磨损。玻璃硬度低,容易擦毛。水晶稳定性好,长久使用不会变色。而玻璃则容易翻黄。

在中国古代,人们把玻璃、琉璃、水晶严格区分成不同类别的物质。琉璃、玻璃、水晶多次并列出现于佛家典籍中,均列为七宝之一。

玻璃源于西方,成份与今天的日用玻璃基本相同,即钠钙玻璃。

东晋南北朝时,由于中国琉璃神秘消失,西方玻璃遂取而代之,由于琉璃长期掌控于皇室,民间对其知之甚少,故误指“玻璃”为“琉璃”,写作“瑠”璃,多数不识者则以音译写做“颇梨”等,唐代以后的文献中,将其统一定名为玻璃,专指由西方进口的玻璃制品。

玻璃初入中国的年代约在梁武帝时,由于中国琉璃失传日久,故假琉璃之名的西方玻璃价格展现出惊人的掠夺性,《世说新语》中记载,当时一面泊来的玻璃镜要价竟高达百万贯之多,甚至超出了国库的现金储备。

后来,大月氏人在京师开办玻璃厂,进口玻璃的价格回落,一些书籍中记载“……中国琉璃遂贱,不复珍之”,今天许多人将这段历史当作琉璃是泊来的依据,实在是一种误解,这一点,从其后历代王朝对琉璃的重视程度以及历代宫廷琉璃的等级价值中就可以看出。用今天的观点看,大月氏人生产的当是最早的仿琉璃制品

宋代以后,由于铅提纯工艺的出现,中国民间的仿制琉璃作坊将琉璃的部分配方与西方的玻璃工艺相结合,生产出中国独有的高铅玻璃(类似今天的光学玻璃),透明度和质量远远高于进口玻璃的制品,从此西方的钠钙玻璃在中国销声匿迹,“不复珍之”。

清末,随着国门洞开和琉璃的再次失传,西方玻璃再次大量涌入,中国的琉璃业与玻璃业几乎荡然无存,这也是当今国人识玻璃而不识琉璃的重要原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