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中国医学史上创造许多“中国之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位于北京老皇城内,是距离中南海最近的医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院址较分散,主要有门诊、第一住院部、第二住院部、第三住院部及男科中心等几个区域。

1912年10月26日,北京医科专门学校(北京医科大学前身)正式成立。
1914年12月30日,民国教育部批准北京医科专门学校设立附设诊察所。

1915年2月15日,诊察所正式创建并于当日正式开诊。
1923年9月,随学校易名为北京医科大学校附设诊察所。

1927年4月,诊察所改建为北京医科大学校附属医院。
1927年8月,北京医科大学校与其他8校合,易名为京师大学堂医科,附属医院随之更名。

1928年6月,京师大学堂改组为北平大学,医科改称医学院,医院遂称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京城百姓惯称“平大医院”。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北平大学等迁至西安,组成西北临时联合大学,医学院改称临大医学院,大批医务人员随迁。
1938年3月,平大医院重新开院。

1946年,医学院合并于北京大学,医院随之易名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北大医院”从此得名。
1952年,北京医学院独立建制,医院随之更名为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

1958年,改称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985年,医院随学校易名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1987年,医科大学撤销医疗系建制,遂设该院为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1991年6月,医院设立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儿医院。

1993年,分别被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审定为“三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北京大学,医院随之更名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它在中国医学史上创造了许多医学之最:

1、北大医院是中国政府自己最早建立的国立医院,并一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的教学医院之一(1915年)。
2、医院在学校督导下,科研工作活跃,吴祥凤(内科学家)、刘兆霖(外科学家)、梁铎(放射学家)著书立说,最早发表论文分别为《临床便资》、《外科各论》、《外科史》、《胆囊X光检查》等(30年代初)。
3、诸福棠教授最早在我院创建小儿科(1940年)。

4、在综合医院中,该院最早设立齿科(1942年2月正式开诊)。
5、钟惠澜教授和翁心植教授首次发现中国第一例亚热带家族性、Gaucher病,并精心治疗,首开中国热带病治疗与研究的先河(1946年)。
6、吴阶平、谢元甫教授在中国首创泌尿外科专业并建立第一个泌尿外科病房(1946年)。

7、王叔咸教授在中国最早建立肾脏疾病专业(1950年)。
8、谢荣教授最早对静脉普鲁卡因麻醉做重大改进,使手术局麻也可起到全麻作用,在抗美援朝中救治了大批伤病员,并在国内外普遍推广应用(1951年)。
9、吴阶平教授最早提出一侧肾结核对侧肾积水新概念(1953年)。

10、吴阶平教授领导我院泌尿外科最早应用经皮穿刺造影诊断,最早应用经皮穿刺造影术,并被国内普遍采用,比国外开展此项技术早20年(1953年)。
11、王叔咸教授在中国最早提出肾炎分型说、酮体糖尿病简化治疗方法和三期治疗原则,并首先实践,在国内普遍采用(1954年)。
12、汪绍训教授同广州中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谢志光教授合作创制了中国人适用的计算’心表面积预计值表’,填补了中国空白,被学术界称之为“汪—谢公式”(1956年)。

13、吴阶平教授最早在中国设计利用回盲肠进行膀胱扩大术,将此项技术介绍给患者比国外早10-20年(1959年)。
14、林传骧教授在中国综合医院中最早建立心血管病房;最早建立心电图室和开展心导管检查(50年代中后期)。
15、李家忠教授同柏椿年教授最早开展二尖瓣分离术和心天性心脏病手术(50年代中后期)。

16、左启华教授在中国首创小儿神经专业,目前仍为国内牵头学科(20世纪50年代)。
17、受卫生部委托汪绍训教授起草制订了中国第一部《关于矽肺X线诊断及其分期标准》(20世纪50年代末一60年代初)。
18、柏椿年教授最早在中国开展第一例肠系膜上静脉与下腔静脉吻合术并获得成功(1963年)。

19、经卫生部批准,中国第一批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室,即临床代谢及肾炎研究室、泌尿外科研究室、抗菌素研究室建在该院(1964年)。
20、苏宝铭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在国内最早创制并应用小夹板治疗骨折,缩短疗程1/3,引起中外学术界的重视(20世纪60年代初)。
21、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该院普外烧伤专业成功抢救的全身烧伤达98%,Ⅲ°烧伤面积达38%,并伴有呼吸道严重烧伤的北京礼花厂工人王世芬至今仍然健在,其成功度可称国内之最(1968年)。

22、李家泰教授率先将呋苄青霉素应用于临床,并在国内推广(1980年)。
23、李美玉教授在国内最早引进国外新技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1983年)。
24、王海燕教授及他的助手在国内最早建立肾炎模型系列(1985年)。

25、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卫生部全国小儿斜视弱视防治中心建在该院(1986年)。
26、朱国英教授等在中国最早开展冠心病介入性治疗,目前仍居领先地位(1986年)。
27、该院妇儿医院是亚洲最大的,国内唯一,妇产儿相结合的现代化的妇儿医院(1991)。

28、在全国论文排行榜中连续两年排在全国各大医疗机构第三名,地方医疗机构第一名(1997、1998)。
29、张明礼教授主持研制的第一台自体血液回收机诞生,填补了中国空白,目前国内已有千余家医院采用(1997年)。
30、小儿科和心内科合作为出生仅为六个月的一位患先天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患儿安装了国内体积最小,重量仅为18.8克的心脏起搏器,也是中国接受此种治疗的最小患儿(1999年)。
31、该院于1999年12月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迄今全国仅该院一家获此殊荣。

(以上数据截至2000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