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中国京剧票社中历史最久的是新加坡的“平社”

中国人现在生活中常说的“票房”指是一部电影放映期间或者文艺演出某个演出季累计之总收入,亦称“gross”,从票房的高低由此可以看出这部表演作品受观众的欢迎程度。

但实际上,中国最早的票房是指戏剧票友们汇集一堂、业余学习和表演戏剧的地方,即现在所说的“票社”。“票友”是中国戏曲界的行话,指的是会唱戏而不以演戏为专业的戏曲爱好者。

中国最早的“票房”始于道光年间,民间票房文化最盛行的是晚清至明国初年的上海,后因战乱和文革,中国的票房文化一度销声匿迹,直至近一二十年才又重新复苏。

全世界中国京剧票房中历史最悠久的当属新加坡的“平社”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010年12月的报道,1939年由新加坡本地先贤票友创立的平社,至今已走过70个年头。在2010年7月平社举办的七十周年庆祝演出——新编历史剧《大脚皇后》中,人们发现台前幕后活跃着许多新移民的身影。据悉,新移民占平社会员总数的四分之一。在一些演出中,新移民会员已开始挑大梁,其中不乏硕士、博士等高学历者,还有好几位博士生甘愿在剧中跑龙套。

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专业的博士生魏兵兵来自江苏,也是平社票友之一,据他介绍:“虽然平社的规模不算大,如果在当年的上海,或许只能算是一个很小的票房,但在我的研究中,还没有一个中国票房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这不能不让我由衷地敬佩平社前辈们对于京剧艺术百折不回的追求,以及他们的执著与奉献精神。”

魏兵兵说,虽然自己研究戏曲文化和历史,但在中国从来没有学过戏,更没有唱过戏。加入平社,完全是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我三年前刚来新加坡时,到牛车水走走看看,正好路过平社门口,发现本地也有业余京剧社。因为跟我的研究有关,所以我举起相机对着平社的牌子拍照。”

现任平社社长陈木辉,也是新加坡同安会馆副主席、厦门公会理事。他介绍说,平社成立于抗战初期,成立伊始就在本地举办大规模义演,为中国抗战筹得巨款。战后,平社也多次为南洋大学、同济医院等义演筹款,秉承了先贤服务社会的传统。1980年代后,平社积极参与政府举办的传统艺术节,并到人口密集的新镇巡回演出,把京剧艺术介绍给新加坡人。

为提高表演水平和培养接班人,平社定期聘请中国专业师资来新指导,近年来更排练呈献一系列难度较高的大型历史剧,如《曹操与杨修》、《郑成功》、《佘太君抗婚》、《三关明月》等。今年七月上演的《大脚皇后》还曾受到副总理张志贤的好评。

平社副社长严忠胜介绍说,近年来到平社参与活动的新移民越来越多,其中不少还参加过演出,印象中博士生就有六七位。他说,新移民大都好学、上进,而且有语言上的优势,比如京白、韵白等,念的就比新加坡人准。许多新移民会员,已参与平社超过三年,已成为新一代的平社中坚。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