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在境内击落外国敌机是在1932年
中国最早的空战发生于1929年。
1929年1月28日,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少林寺的上空,当时国民党中央军“波泰”-33侦察机和冯玉璋空军的“容克斯”W-33轻型轰炸机之间展开激战。第二年,W-33被中央军庄姓驾驶员驾驶的“海盗”Ⅰ型战机击落。这是中国首架被击落的飞机。
1932年,日本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中国空军首次与日本海军航空队发生了小规模的空战,在这次交战中,石邦藩驾驶“容克斯”K-47型战斗机和赵普明驾驶“海盗”战斗机各击落1架日本海军十三式舰载攻击机。被击落的日本飞机掉入钱塘江和杭州湾水域中,日本飞行员被日本“泽风”号军舰救起,但两位中国飞行员在此次作战中机毁人亡。
此次空战被称为“一-二八空战”。这是中国空军首次对日作战,也是中国飞机在对外作战中最早击落外国战机,同时也是最早被外国战机击落。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的战幕揭开之后,日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于当日23时发出了14日“以全兵力先发制敌,击破敌空军”的命令。然而,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8月14日晨,中国东南海面出现巨大的低气压流,风速达每秒22米,长谷川清于14日5时30分下令:在天气好转之前暂停空袭。日军暂停了空袭,但中国空军先发制人,于14日凌晨发出轰炸日军驻地的命令。
当天拂晓,中国空军多架飞机开始行动,日军损失惨重。这些飞机,很多就是从笕桥机场出发的。日军为此恼怒万分,他们于14日下午14时15分出动18架飞机实施报复,其中九架直指杭州笕桥。
1937年8月14日的中日大空战中,中、日空军第一次大规模在空中交锋,中国空军以弱胜强,狠狠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空战战绩通过电波迅速传遍世界,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这一战,史称“八一四空战”,因为发生在杭州笕(读音“俭”)桥上空,又称“笕桥空战”。
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东北郊的笕桥古镇,当时的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又称笕桥航校)即坐落于此。
航校成立于1931年12月,蒋介石担任校长,毛邦初(蒋经国的表哥)以副校长名义实际负责。
1928年,有感于空军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蒋介石下令成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航空队(后改称航空队),航空队主任由时任航空署副署长张静愚兼任。航空队第一届共招收80名(40正取,40备取),多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六期学生。
当时的航空班受训地点在南京明故宫机场,机场只有一条土跑道和几间棚屋。1929年四月,明故宫机场进行扩建,土跑道改建成800米长的碎石跑道,训练条件有所改善。
在明故宫机场受训的第一批学员于1930年底毕业,1931年初举行了毕业典礼。同年,航空班迁往杭州笕桥,并于1932年改名为中央航空学校。航空班也被追认为航校第一期。而明故宫机场则在那以后逐渐发展为民用机场,直至20世纪50年代末期被废弃。
航校的飞行员毕业后,被编入新建的空军战斗部队,因为飞行人才缺乏,他们同时又担任航校的教官。当时的笕桥航校,云集了中国最优秀的飞行员,高志航、谭文、刘粹刚、黄光汉……从建校之初到抗战爆发,这里一共培养出500多名飞行员,他们在当年是中国空军的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