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次全面消灭血吸虫病是在1960年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地方性疾病,钉螺是其主要的传染源。血吸虫病患者,均有乏力、贫血、消瘦和劳动力减弱等症状;晚期患者则脾脏肿大,腹水,骨瘦如柴。据统计,建国时全国共有13个省、378个县的1000多万人患此病。

血吸虫病由此被称为“瘟神”。建国初期,湖南省血吸虫疫区人口感染率最高达80%,最低的乡村也在20%以上。

1955年底,按照毛主席的要求,中央成立了中央血防9人领导小组,由柯庆施为组长,魏文伯为副组长。小组最初的任务是铲除长江沿岸各省的血吸虫病。   

在1956年3月的会议上宣布了一个剿灭血吸虫病的7年计划。按计划,先用两年时间研究问题的所在,然后用三年时间铲除这一病症,最后用2年时间做扫尾工作。在头两年的研究期内,大量患者得到了国家出资培训出来的医护人员的治疗。   

在1958年11月上海召开的全国寄生虫病会议上,大会决定扩大群众消除寄生虫运动的规模,并缩短了原计划彻底铲除5种主要寄生虫病所需的时间。这5种寄生虫病是疟疾、丝虫病、钩虫病、黑热病,和血吸虫病。大会的决议称:“考虑到各地防寄生虫病工作开展的深度、广度和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决心努力在明年彻底铲除这五种寄生虫病”。因此,(到1960年年初为止)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动员了上百万农民来铲除寄生虫的宿主。大部分疫情流行地区基本上消灭了疫情,疫情一度得到有效控制。

然而,国家对血吸虫病的防治“(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有所放松”,血吸虫疫情正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反弹。近10年来,形势出现反复,阴魂不散的钉螺大面积扩散,不少地方多年的血防成果付之东流,一度宣布消灭血吸虫病的部分地区再现疫情。目前(2009年数据)全国受血吸虫病威胁人口达6500万人,血吸虫病人80多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