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的姓是“风”姓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人的姓起源于上万年前对风、云、雷等的崇拜。女娲、伏羲为风姓;神农之后为雷姓;黄帝以云为官,有云姓。
燧人弇(读音“掩”)兹氏自立姓氏为“风”,这是中国人最早之姓。
风姓共分为十部:一为天芎部,二为天齐部,三为天乙部,四为合雄部,五为天阳部,六为天阴部,七为候鸟部,八为候虫部,九为雷雨部,十为天皇部。
燧人氏晚期的分支几乎遍布中华大地,其中重要的族系有弇兹氏、婼氏、华氏、胥氏、华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泽氏、盘瓠氏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今甘肃省境内,西起敦煌(古瓜州)、三危山、疏勒河、弇兹山;东达庆阳、华池、河水,直至陕西境内的北洛河;南至湟中拉脊山、日月山、成县、礼县、康县、凤县,直至秦岭以南的华阳。其活动中心(观星象祭天中心)主要有三处:一为合黎龙首山(古昆仑山),二为湟中拉脊山,三为六盘山。燧人氏的直系允姓、风姓、婼姓,分布在其周围。
据古文献记载,传说在伏羲氏时期已经确立了姓氏的定义。
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中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了。
《竹书纪年》曰:“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为风姓。”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云:“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氏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伏羲氏,风姓也。”
东晋王嘉《拾遗记》说:“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
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暤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伏羲的后代子孙,有的相传姓风,称为风氏。故风姓的得姓始祖就是伏羲。
伏羲之后,有的相传姓风,称为风氏。据专家认为,伏羲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开始“正姓氏,制嫁娶”,实行男女对偶婚。伏羲自定风姓,其他或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所种植物为姓,或以居所为姓,或以官职为姓等,于是中华姓氏自此起源。如今,中华姓氏虽3000余众,如溯流而上,皆可追至太昊伏羲。
专家认为,伏羲时期,为制嫁娶,姓与氏有严格区分,以女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皆称姓,以男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则称氏。“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互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远古的先民以姓氏制嫁娶,实现了从愚昧向文明的跨越。
因此,中国最早的姓是风姓,而最早的氏是伏羲氏、神农氏、女娲氏等。
自黄帝统一各部落之后,华夏大地上的族群公认自己为“炎黄子孙”,因此在华人的数以千计的姓氏当中,被公认的最古老的是“姬”姓。姬姓的族人是黄帝的嫡系后裔,这个姓氏具有将近5000年的悠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