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专业档案馆是全国地质资料馆
1952年建立的位于北京市的“全国地质资料馆”,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全国性的专业档案馆。
地质资料馆负责收集旧中国散存在各地的地质资料和新中取得的地质成果的档案资料,是中国地质档案资料和服务中心。
全国地质资料馆目前是国家地质行业中馆藏最多、最全的专业技术档案馆。目前已收藏了10万余种地质资料,主要有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水工环勘查、物化遥勘查、地质科学研究七类地质资料。包括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矿产勘查勘探资料、海洋地质报告资料、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地质勘查资料、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查资料、地质科学研究成果报告、技术方法研究资料等。
全国地质资料馆收藏了自20世纪初以来我国及周边国家的地质资料,其中包括大量国内外著名的地质专家、外国学者在我国从事地质调查编著和形成的地质资料,其中外文资料4450余种。
从馆藏地质资料形成的时间来看,最早的馆藏资料可追溯到1907年,以1949年10 月新中国成立的时间为界,馆藏资料可分为解放前与解放后两个时期:解放前形成的地质资料数量约7400余种,占目前馆藏近10%,主要有外国一些地质工作者,如李希霍芬等人在我国从事地质考察或调查形成的地质资料;我国地质工作草创或初创时期(1912—1949年),原我国“三大地质机构”,即 原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及其下属或地方机构形成地质资料以及日本侵华掠夺我国矿产资源时形成的日文资料。
解放后形成的地质资料,主要是指在我国主权范围内从事地质、矿产勘察工作,以及在远洋、极地等领域以外的地区形成的地质资料,共收藏地质资料10万余种,占馆藏资料的90%以上。
全国地质资料馆库房始建于二十世纪60年代。馆内设有读者阅览室、读者休息室、检索室和电子阅览室。
全国地质资料馆主要职责:
1、受国土资源部委托,依法接收、验收汇交的地质资料,承担全国地质资料馆的馆藏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馆藏地质资料保管利用制度;
2、依法为社会提供地质资料服务,逐步建立和维护现代化的地质资料(数据)服务系统;
3、参与拟定与地质资料相关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
4、负责国内外地质资料现代化管理研究,开展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
5、承担全国馆藏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