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长距离的行军“长征”的“长征之最”
1、中外军事史上最长距离的行军
1935年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是怎么算出来的?
老红军李中权将军回忆,1937年他在抗大学习时,亲自听毛泽东在大会上讲的。毛泽东的算法是从1934年10月出发到1935年10月结束,以每天走70里计算,共25550里,略为二万五千里。
毛泽东在长征中并不是天天行军。如红军1月7日占领遵义,中央在此停了12天。红军7月底到达四川松潘,到8月底才离开,北上过草地,停留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这是两次大的停留,毛泽东对此是很清楚的。他为什么计算里程时没有将此天数扣除呢?因为他知道中央机关是红军中走路最少的单位。作战部队除行军外还要打仗,打仗要占领有利的地形,更多地消灭敌人,就要不断奔袭、迂回。作战部队走的路常常是机关、后勤部队的几倍。
2、最早进行长征的部队——红六军团。
1934年8月7日下午3时,红六军团全军9700余人在任弼时等率领指挥下,告别湘赣革命根据地,从江西遂川的横石和新江口出发,踏上了西征的征途,揭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来源:湖南日报)
3、长征第一支先遣队――北上抗日先遣队。
1934年7月,党中央派寻淮洲、粟裕等率红七团从瑞金出发北上。10月在赣东北同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师,组成红十军团,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4、长征第一天——1934年10月16日
1934年10月16日,红军主力在于都河集结完毕,迈开长征第一步。此前在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从红都瑞金出发,齐聚于都大转移。(来源:《解放日报》)
5、长征中冲破的敌人第一道封锁线——江西安远、信丰之间。
1934年10月下旬,我红一、三军团冲破敌陈济棠部扼守的安远、信丰封锁线,渡过漳水,向湖南之汝城进发。(渤海大学党委宣传部:长征永远的记忆网站)
6、长征出发第一山――瑞金云石山。
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央直属机关从云石山附近的梅坑出发,开始长征。(广州日报)
7、长征中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
1934年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正确主张。(来原:人民网强国论坛)
8、长征中建立的第一支地方革命武装——苗族游击队。
1934年12月,在红一方面军帮助下,黔东南人民建立了自己的革命武装:苗族游击队。(来原:人民网强国论坛)
9、长征中最年轻的部队——少共国际师。
1933年8月5日成立于江西博生县(今宁都县),由周恩来亲自授旗。全师共一万余人,党团员占70%,下辖三个团,归红一方面军总部直接指挥。“少共国际师”,全师平均年龄18岁,历任师长都是20多岁,师政委肖华上任时年仅17岁。1934年3月,“少共国际师”改称15师,长征时担负掩护和殿后任务。遵义会议后进行的部队整编中,红15师被撤销,人员编入红1、2师,存在不到一年半的“少共国际师”走完了短暂而光辉的战斗历程。(来源:《解放军报》)
10、长征中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遵义县革命委员会。
遵义会议结束后,在遵义东城大操场上召开的万人大会上,正式宣告成立了遵义县革命委员会。
11、长征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长征中,红一、二、四方面军翻越过多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地势险峻,天气无常。1935年6月,红军先头部队红四团战胜重重险阻,征服了这座大山。几天后,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也陆续翻越这座雪山。(来源:《解放军报》)
12、长征路上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
1934年底,中央红军长征进入第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红军严格执行民族政策,保护苗、瑶、侗等少数民族权益,赢得少数民族群众的广泛支持,建立了深厚的民族友谊。当年红军途经的龙胜县少数民族村寨如今已实现了高度民族自治,少数民族群众享有充分的民主、教育等各项权利。从1995年开始,该县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寄宿制救助入学,确保适龄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至今,入学率达到100%。(来源:新华社)
13、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红军师长——洪超。
1934年10月21日,时任红军第四师师长的洪超率部攻打敌第一道封锁线。红军官兵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越过铁丝网,跨过壕沟,一举攻下敌军制高点上的碉堡。200余守敌慌忙溃逃,躲进村里一座祠堂负隅顽抗。战斗中,洪超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来源:《解放军报》)
14、长征期间牺牲的最高首长——方志敏。
方志敏,1899年生,1924年3月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1935年1月,时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同志带领全军从闽、浙、皖、赣北上抗日,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不幸被捕,后在南昌英勇就义。(来源:《人民日报》)
15、长征中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遵义战役。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指挥下,1935年2月26日奇袭娄山关,27日再占遵义,一举歼灭黔军和国民党中央军的增援部队共20个团、俘敌3000人。
16、长征中最早到达陕北的红军——红二十五军。
1934年9月,红二十五军由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率领,从河南罗山开始长征。1935年9月到达陕北与刘志丹等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会合,组成红十五军团。
17、长征中参加红军的第一位国民党人士——周素园先生。
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贵州省毕节地区国民党宿老周素园老先生热烈拥护我党抗日救国主张。1936年2月红军离开时,他跟随红军长征直到陕甘边。
18、长征途中打落的第一架敌机的红军——叶荫庭。
叶荫庭,江西于都县人,1915年生,1931年参加红军,建国后,任军后勤部部长、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军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在1935年3月打落第一架敌机。(来源:《解放军报》)
19、长征中年纪最大的男红军——徐特立。
徐特立,湖南长沙人,1877年生,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教育部长,长征时58岁。此外,年长的同志还有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长征中年龄最小的男红军——向轩。
1926年出生在湖南桑植县,母亲贺满姑(贺英的妹妹),贺龙是其大舅。两岁坐牢,7岁参军,9岁随大部队长征,曾被解放军总政治部确定为中国年龄最小的红军
21、长征中年龄最大的女红军——蔡畅。
1900年生于湖南双峰县井字镇,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3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34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年35岁。(来源:《解放军报》)
22、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王新兰。
1924年出生于四川宣汉一个富裕家庭,是中共早期著名党员王维舟的侄女。1933年红四军入川时,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队”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33军,王任军长。当时王新兰只有9岁,报名参加了红军,在宣传队当宣传员。11岁时随大部队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23、长征中走出的第一位“开国女将”(也是唯一的)——李贞。
1908年2月生于湖南浏阳县永和镇,1926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曾任红六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达陕北。1955年我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共和国第一位女将军;其丈夫甘泗淇被授予上将军衔,二人成为开国将星中唯一一对“双子将星”,这在古今中外都不多见。从此,在中国光辉的革命史上,有了第一对将军夫妇。(来源:《深圳商报》)
24、最早提出长征的时间——1934年的5、6月间。
红军到底是何时提出进行战略转移也就是长征的?因为战争和年代久远的原因,史料上一直没有明确的记录。但从解放军档案馆尘封的红军档案资料来看,中共中央是在广昌战役失利后提出进行战略转移的决定。广昌战役发生在1934年4月10日,红军9个师在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下,在广昌以北与敌11个正规师进行正面决战,伤亡惨重,被迫于4月27日撤出。导致中央红军元气大伤,无力进行大规模防御作战。广昌失利以后,在红军高层多次有了准备转移的想法,1934年5月广昌战役失败后,中央曾开会研究局势。会议鉴于国民党军开始逼近中央苏区腹地,红军内线作战已十分困难,决定将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并将这一决定报请共产国际批准。6月25日,共产国际复电表示同意。此后红军的一系列指示、讲话和会议记录中,也多次记录了酝酿长征的文字。但遗憾的是,尽管红军早有了撤出中央苏区的想法,却没有得到掌握大权的李德的认可,一直停留在建议和讨论的阶段。直到9月底,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彻底失败,保卫中央苏区的幻想也随之彻底破灭,红军被迫仓促准备长征。因此,广昌战役失利是导致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由此,可以推断红军提出长征的时间应该在1934年的5、6月间。(来源:新华社)
25、长征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贵州。
在军事博物馆展出的“遵义会议永放光辉”展览,用大量的文物和资料显示,红军长征时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中央红军从1934年12月转兵贵州,到1935年4月底离开贵州,活动时间4个多月,占中央红军长征时间的三分之一;红二、红六军团1936年1月至4月在贵州转战,活动时间3个多月,占红二方面军长征时间的四分之一强。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在贵州转战,革命足迹遍及50多个县,占目前全省88个市县区的70%。此外,红军在贵州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武装斗争,成立了中共党组织2个,大小政权组织50个,武装组织26个,群团组织40多个,组建了4支较大的游击队。红军转战贵州期间,召开了历史性的遵义会议,并胜利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创下红军战史上的经典战例。(来源:新华网)
26、红军长征中第一次重要转折――黎平会议。
1934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研究红军战略问题。会议采纳毛泽东的主张,决定放弃北出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川黔边区进军。这一正确的决策,使中央红军避免了可能覆灭的危险。(来源:渤海大学党委宣传部:长征永远的记忆网)
27、长征第一渡——于都河渡口。
1934年10月16日,红军主力在于都河集结完毕,迈开长征第一步。17日至20日傍晚,中央苏区、中革军委机关及其直属部队和一、三、五、八、九红色军团共8.6万余人,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长征路。(来源:《解放军报》)
28、长征中最常见的病。
“在苏区时,总卫生部部长贺诚总结了四种常见病:疟疾、痢疾、疥疮、下肢溃烂。长征时增加了战伤、肺炎、肠伤寒,胃肠病是第一位。长途行军,挨饿受冻,保证部队健康,更显得重要,这是战斗力的直接保证。为了预防和减少疾病,卫生人员还肩负着向部队传授卫生、防病知识的任务。比如我们要告诉部队喝开水而不要喝河沟池塘里的水,没有条件烧开水时也要尽量喝井水。另外,行军打仗全凭一双腿脚,部队打绑腿就是为了避免叮咬划伤、下肢溃烂。根据我们的经验,部队到达宿营地后,无论如何要争取用热水泡脚,睡觉时作‘倒脚运动’,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预防脚痛和脚疱。所以条件再艰苦,每个班也要背两个盆,一个洗脚,一个烧水。”(来源:光明日报)
29、长征中行程路程最长的红军队伍。
长征是我军历史上最长距离的一次行军。其中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历时1年,途经11个省,长驱2万5千里,实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略大转移。长征行军总行程是六万五千余里。(来源:央视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