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清明节始于汉代前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要祭祀扫墓,怀念故去先辈和亲人。

关于此节日缘何而起,历来众说纷纭。

较为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相传春秋时代,帮助晋文公重耳复国的大臣介子推功成身退,隐居绵山。为逼迫其出山做官,文公于清明前夕焚山烧林,不料介子推宁愿抱树焚身,也不愿从命。

文公伤心之至,决定把绵山封给他,称为“介山”,还规定每到介子推被烧之日,都要禁火3天,不吃烟火食。从此,清明前夕便有了“寒食节”,寒食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明日。

也有人说清明节源于清明风。汉《淮南子》写道:“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平分为12次,太阳运行到某次就为某节气。春分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即“指乙”,是为清明风起。
《岁时百问》上解释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还有人说是民俗积渐而成。清明节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指节气,二是指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俗演为节日的只有清明。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