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军队系统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2012年启动
中国军队系统首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2012年启动。2012年的春,260名来自全军和武警部队的学员赴京参加全军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培训班。
2011年12月,国家文物局在全国启动了“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的试点工作,其中,陕西省作为省级试点、北京市朝阳区作为地市级试点,而军队系统成为唯一的行业试点,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得到了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所谓可移动文物,是相对于不可移动文物而言的,也就是说,除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外,凡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都可称为可移动文物。
截至目前,我国已进行了3次全国范围内的文物普查,其间,军队也积极配合、同步参与,但这3次普查的对象主要为不可移动文物,相较而言,可移动文物目标小、数量多、分布不集中,摸底调查的难度更大。因此,在人民军队这样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系统内先行先试,对下一步全国范围内的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
80多年来,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也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如我军最早的一辆坦克“功臣号”,以及曾服役于我国首个飞行中队、参加过开国大典检阅的“野马”战斗机等。
人民军队素有保护文物的光荣传统,早在井冈山时期红军就建立了专门的纪念馆,收藏和保存烈士的一些遗物,成为军队历史和党的历史上的第一个纪念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军已开办有多个专业博物馆,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航空博物馆、海军博物馆、坦克博物馆、民兵武器陈列馆等。此外,还有各类军史馆(荣誉室)近2万个,每个博物馆(军史馆)内都珍藏有大量国有可移动文物。其中,仅军博一家就收藏有34万多件文物和藏品,全军的可移动文物汇集起来,将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此次普查的范围比较广,凡是师级以上单位所属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军史馆(陈列室、荣誉室)等,都属于收藏国有可移动文物单位的统计范围:凡是反映我军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重要军事事件和人物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实物、文献、手稿、照片、影像资料和艺术品等,都属于此次普查的内容,包括机关、部队、院校、干休所、驻外机构以及文化活动中心、招待所等,凡是存有国有可移动文物的,都要统计上报。
据了解,此次普查不仅将高度重视那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军事文物,也将做好对最新文物如近年来进行军队体制编制调整、组织重大科研攻关、执行抢险救灾等相关资料的收集。“只要是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都要进行普查,切实做到不漏一个单位、不漏一件文物。
这次普查的基本单位是师,但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全军可移动文物收藏情况,我们要求每一个连级单位都要填写《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表》。
就目前的普查情况看,我国军队的不可移动文物主要包括以下八大类:
武器装备类,如与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或者具有典型意义的兵器、弹药等;
徽章证件类,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类徽章、证件,如奖章、勋章、奖状、立功喜报等;
旗帜匾额,具有重要意义的旗帜、匾额,如国旗、军旗、奖旗、舰旗等;
文献文书,各种重要会议的决定、决议、宣言等;
重大事件、战役等使用的传单、标语、漫画、捷报及其他宣传品;
手稿手迹,如重要人物、著名人物或其他有价值的手迹原件等;
艺术品,各时期主要是近现代各门类艺术大师、重要人物或著名人物创造的代表性作品;
军队收藏的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的礼品。
相关部门从普查中发现,尽管我军的文博事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文物保护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许多单位甚至对什么是文物也不了解,不仅不清楚家底,对文物价值的认识也不到位,文物保护观念还不强,再加上相关保护机制尚未建立、保管设施条件有限,已经造成少部分珍贵军事文物的损毁和流失。
2012年8月起,普查办将开始对全军普查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的统计、整理、分析和研究,并于年底前报送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