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家跨地区的经济联合企业是沪皖纺织联合开发公司

1982年1月,安徽省纺织工业厅和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在安徽省马鞍山市成立沪皖纺织联合开发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跨地区的经济联合开发公司。

马鞍山地处长江中下游产棉区,发展纺织工业有着优越的条件。但在很长一个时期,纺织工业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到1949年,马鞍山地区只有手工纺织机坊5家,从业人员12人,全部资金100万元(旧币)。
1953年,纺织机坊增加到13家,从业人员23人。这些机坊均由私人经营,使用人工木机生产土布。
1958年,马鞍山市针织厂建成投产,成为马鞍山第一家纺织工业企业,产品有袜子、手套两种,当年工业产值8.2万元。
1960年,上海大诚针织厂迁入马鞍山,与市针织厂合并。合并后的针织厂共有台车6台,各种缝纫机38台,职工近400人,年产值增至66万元,利润3.7万元。在此期间,马鞍山拟新建一个3万纱锭的纺织厂,成立了筹备机构,并开始基建的前期准备工作。后因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工程被迫停止。

在此后的近20年中,马鞍山纺织工业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只是在老厂的基础上转产了一些集体所有制的小型纺织企业。
1970年,采石复纺厂转产,改为市帆布厂。
1971年,织带厂改为市毛巾厂。1975年,市针织厂手套车间分出,成立市第二针织厂(1980年改为市羊毛衫厂)。

1977—1980年的四年时间里,马鞍山的纺织工业在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开始起步。市纺织厂获准续建,原有的纺织企业也有新的发展。
到1980年,全市纺织行业共有5家企业,职工1928人,工业总产值611.59万元,实现利润27.4万元,分别比1976年增长66.1%和104.5%;上交税金28.5万元,工业产值占地方工业总产值的5.38%。

1981年,马鞍山市纺织工业公司成立,原隶属市轻工业局的针织厂、毛巾厂、帆布厂、羊毛衫厂移交纺织公司管理。
1982年1月,在中共安徽省委、上海市委的关心下,安徽省纺织工业厅和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在马鞍山成立沪皖纺织联合开发公司,由双方合资扩建纺织厂,新建针织一厂、色织厂、毛巾厂、被单厂。该公司是全国第一家跨地区的经济联合体。

公司成立后,即开始列项、设计、选址、征地、创办实习工场等筹备工作。

1984年,因全国纺织行情变化,沪皖合资联营改为安徽独资,上海负责技术援助,并适当压缩建设规模,进行“两建三改”,即新建纺织厂、针织一厂,色织厂、毛巾厂、被单厂利用老厂房和设备进行对口改造。
同年5月,沪皖纺织联合开发公司与市纺织工业公司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公司机关设办公室、生产技术部、经营部、财务部、劳资部、基建部、经济技术研究室等职能部门。
1987年,市纺织公司和沪皖纺织联合开发公司同时撤销,由市经委纺织行业办公室对全市纺织行业进行统一管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