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东道主是郑国
现今,人们常习惯地以“东道主”称主人,以“作东道”、“作东”称请客,并且把债主叫“东家”,或把房主人称为“房东”。
这都源于中国第一位“东道主”——春秋时代的郑国。
据《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为了报逃亡郑国时不被礼貌招待这一私仇,并且也不满郑国和楚国交好,便约秦国,共同出兵围攻郑国。
郑文公在大夫佚之狐的劝谏下,暗地里派遣烛之武到秦军军营谒见秦穆公。
烛之武一见秦穆公,就分析秦、晋、郑三国形势说:秦晋两国大军围攻郑国,郑国是一定要亡了。可惜我们郑国的国士和秦国并不相连,我们在东,你们在西,中间隔着一个晋国。所以我国亡了之后,只能就近并入晋国的版图。那样,和你们相邻的晋国就更强大了,而你们秦国也就要相对地显得比它弱了。我不明白,你何必要灭亡郑国,加强晋国,削弱秦国呢?
秦穆公听了这番话大吃一惊,觉得有道理。
烛之武见状进一步奉劝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秦穆公越听越觉得有理,便率军悄悄回国去了。
晋文公见秦军退去,也只得下令撤军。
烛之武说的“东道主”,即指郑国愿意在秦国东方道上负责招待秦国的事务,随时供应秦使的乏困。后人就把主人称为“东道主”。
而中国第一位自愿当“东道主”就是春秋时候的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