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年代最久的古沉船是“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又作南海Ⅰ号),是一艘中国南宋初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而失事沉没于中国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的沉船,它于1987年最初被发现,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研究,直到2007年条件成熟才打捞出水。船上装载有八万余件保存完好的宋代瓷器、生活用具等文物,极具价值。

南海一号沉没于水下仅23米深处,船身覆盖了近2米的淤泥,船长30.4米,宽9.8米,高3.5米(不包括桅杆),发现时,甲板已经腐烂,而船身其他部分尚保存完好,全木质结构(马尾松木,杉木),其是迄今发现最大的宋代沉船。

(图:南海一号还原图)

1987年,广州救捞局和英国海洋探测公司联合在广东阳江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无意间从一艘沉船中找到200多件宋代瓷器,该沉船随后被命名为“南海一号”。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中国政府直到2000年得到香港水下考古协会会长陈来发赞助并提供技术协助下,才开始有计划的调查发掘活动。期间,为了保守沉船秘密,南海边防军一直以“水底有炸弹”为借口“欺骗”来往的渔民。

2005年7月,曾经有报道称,南海一号的价值超过兵马俑,而在2007年初,又有类似的报道说船的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此后不久,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孙福喜、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季崇建等纷纷出面澄清事实,批评了这一炒作行为,认为南海一号价值虽然高,但不能这样去夸大。

南海一号的打捞计划启动于2007年5月8日,按照预计,已于12月中旬进行整体打捞,南海一号将装进特制的钢箱体(沉箱),由起重船华天龙号将连同船体共重4000余吨的钢制沉箱整体打捞,随后平移到专门修建的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特制水晶宫中。由于人造的环境与沉船原处的环境有不小差异,沉船是否能适应新环境引发了各界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现有技术能够保护沉船,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沉船在25米以下的充满盐分和微生物的水域共存的800多年,突然换成人造环境,会加快沉船的破损。后来由于天气原因和先期水下调查的失误,导致沉井迟迟不能就位,将打捞期限延长。

由于各方面原因,沉井起吊工作安排到2007年12月21日。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华天龙于上午10:30开始起吊。22日,总重3600吨的沉井被放置在拖船上,打捞工作完成。南海一号在沉没约800年后重见天日。

围绕南海一号,主要有以下谜团:

其一是沉船原因之谜,有人考察国外一些沉船事件后,怀疑南海一号是否也是因为超载而沉没。

其二是出发地之谜,历史学家根据出水的瓷器主要产自景德镇、浙江以及福建,认为船并不是从广州出发,而是更北的福建泉州地区。

其三是船所携带的历史信息之谜,南海一号的考古,很可能找回一段失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

其四是船沉没的确切时间,因为船上发现了来自不同时期的钱币,时间跨越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竟然还有汉初的钱币。

第五是沉船不腐的秘密,虽然不清楚沉没的具体时间,专家还是大致推断船沉没于840年前,一艘木质的货船在水下浸泡800多年而不腐烂。对于此,猜测可能是由于船体上的淤泥提供了隔绝氧气的环境所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