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2年5月起首次正式启用电子护照
2012年5月15日, 中国正式签发和启用电子护照。
这种护照内置智能卡芯片,不仅有持证人的个人照片,还有指纹等其他信息,可以避免以往只“认脸”不“认人”的尴尬。
欧盟大部分国家自2006年开始采用电子护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2005年开始颁发电子护照,日韩也分别从2006年和2008年开始使用电子护照。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90多个国家采用电子护照。
有趣的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电子护照的国家是在科技上并不起眼的马来西亚。该国早在1998年就发行了电子护照,不过当时没有通用标准,导致该护照无法与后来的设备兼容。直到2010年,该国才颁发符合国标的电子护照。
电子护照的芯片里面存储照片、指纹甚至视网膜信息。
电子护照多出来的智能卡芯片能够存储32K到64K字节的信息,除了普通护照记载的持有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之外,按照国际民用航空协会(ICAO)制定的电子护照标准,电子护照中必须储存持有者的电子照片。
电子护照中存储的照片可以通过专门的读卡器读出,配合面部识别设备,可以在10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印度声称自己的护照只需4秒)对持有者的身份进行识别,从而实现快速、自助通关。
加入了电子芯片,电子护照的成本自然比普通护照要高。在升级到电子护照后,许多国家的护照费用都有所上涨,而中国则是少有的几个不涨价的国家之一,仍沿用原护照每本200元的价格。
英国电子护照收费66英镑,比之前普通护照贵了15英镑。倡导电子护照的主力美国,普通护照收费97美元,改版后涨到140美元。而2004年办理一本德国护照只需48欧元,2005年采用电子护照后,价格也随之上涨到59欧元。
最离谱的当属加拿大,据加拿大CBS电视台报道,该国第一本电子护照颁给了总理哈珀,花费高达225加元,而当时加拿大的普通护照收费仅为87加元。
消息一出,甚至引起舆论的广泛批评,称加政府是在烧纳税人的钱,政府不得不出面澄清说这个价格只是临时制定的,还需要再审议。
当然,像任何一项先进技术一样,作为一项尚在推广的新技术,电子护照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一些人的质疑。这些质疑主要集中在电子护照是否存在泄露身份信息的隐患。
由于电子护照可以不经接触而传递持有者的身份信息,那么不法分子也可以通过特定的设备远程窃取同样的身份信息。此外,还可以通过篡改或者伪造电子芯片中的信息来伪造护照。
美国、荷兰等国的电子护照都曾被国际黑客破解。
在中国办理电子护照的一些注意事项:
申请表中“申请人签名”项须于受理时在民警提示下当面签署,提前签署视为无效,学龄前儿童等不具有签名能力的申请人可不签名。
受理时增加了指纹采集环节。
申请人现场签名、指纹等信息将被采集录入至电子芯片中。
申请人因手指伤病而无法捺印时需提交医院证明或由受理机关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