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当铺是南朝的“寺库”
中国的当铺生意起源很早。
中国最早的当铺是南朝的“寺库”。南朝时已经有寺院经营以衣物等动产作抵押的放款业务。
《南史-甄法崇传》:“尝以一束苎(读音“住”),就州长沙寺库质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南朝人甄彬曾将一束苎麻在长沙寺典当,当他再到寺库去赎当的时候,发现那束麻里多了个手巾包,打开手巾包,里面竟然还裹着五两金子。甄彬把那五两金子又送还了寺库。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在当时传为佳话。
南北朝时期,佛教势力极大,天下遍布佛寺,寺院经济也空前发达。唐代诗人杜牧有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当时最有钱的经济组织寺院当仁不让。在寺院经济运行过程中,寺院安排一些僧人专职或兼职从事典当活动,将多余的钱对外放贷积累寺院财富,于是典当业开始萌芽。
起初的典当机构还没有自己的专业名称和经营场所,纷纷设立于寺院仓库之中,故统称为“寺库”。南北朝佛寺经营的“寺库”是中国典当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佛教寺院成为中国典当业的发祥地。不过当时典当只有僧办典当一种模式,且没有脱离寺院经济而独立。
据南北朝的史料《南史》记载,典当物有衣物、黄牛、书籍、粮米、佩剑等等。
到了中国唐宋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时形同典当的“质库”非常发达。
而明以后,中国才普遍出现“典当”或“当铺”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