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代兵器工业权威专家的代表是余庆鳌
中国第一代兵器工业权威专家的代表是余庆鳌。
余庆鳌(1867—1925)又名序琳,字步升。江西湖口县屏峰乡(今江西省九江市舜德乡)人。
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自幼颖悟灵敏,当时其父余宏智在南京做木工,见庆鳌大可造就,便节衣缩食,把他带到南京,七岁送入小学读书,毕业后进入金陵机器房学机械绘图。
由于庆鳌刻苦钻研,四年学成后,名声大噪,各局厂争相延聘。
1891年就聘于安徽督造炮路,次年调回宁局,为安徽、南京两局兵工事业奠定了基础。青年时代的余庆鳌正处在当时中国国力衰败、外侮日甚之时。眼见帝国列强坚船利炮、横行霸道,庆鳌痛心疾首。他感到中国要强大,必须富国强兵,发展科技,因此下决心研究枪、炮的机械原理和图纸绘制,心得颇深。
不久,台湾亦创设兵工厂,余庆鳌又应邀赴台,充当匠目。其父以台湾边陲之地,不允许其东行。庆鳌对父亲说:“国家在此存亡危急之秋,七尺男儿不思报国而惜身苟且,将贻笑后世矣。”
因在台湾创建军事工程有功,受到清廷“五品顶戴”的嘉奖。
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创设兵工厂,闻余之才,报清廷选调他为总办。数年后,生产出了第一批“汉阳造”枪支和子弹,张之洞奏达其功,清廷下旨褒奖。
辛亥革命后,汉阳兵工厂转入民国政府手中,余庆鳌继续领导该厂生产。1914年奉派赴德国学习,并考察了英、法、俄的军事工业情况。
余庆鳌善记,每次考察后,回到住地就可凭记忆将图形画在衣服的底衬上。在欧洲四年,准备回国时,德国工厂许以优厚待遇,欲聘余留用,庆鳌婉言谢辞。其助手心存向往,庆鳌教导说:“吾国虽弱,终将变强;吾国虽穷,终将变富。人之不能背国,犹子之不能背母也。吾国在贫弱之时,花费巨资,派吾等出国学习,今学成若见用于外人,吾同胞耻之,外国人亦私耻之也。”助手闻言,疚愧万状,深为感动,遂同余同返祖国。
留学四年后归国,创立了汉阳(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炮厂、炮架厂,生产步兵使用的迫击炮。
一次,某外国军火商乘兵舰来汉口,邀宴余庆鳌等专家和政府官员,为推销他国产品,并作实弹射击表演。余庆鳌不动身色,细细观察,回厂即绘图试制,数月后成功,亦邀中外客人观看实弹射击,其射程及稳定性均不次于他国。在场外国军火商大惊失色,连声赞叹:“中国人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
民国政府曾经因为其功而授予其陆军少将衔和四等文虎勋章。
余庆鳌毕生好学不倦,五十多岁还学外语、练毛笔字。其持已于约,御下于宽,深得同行推崇,为社会所盛赞,被誉为“一代匠王”。
余庆鳌对旧政权的腐败日益失望,深深痛恨他们误国,同情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1925年5月12日,余庆鳌病逝于武汉,临终前对儿女训示:“你们都已长大成人,读了不少书,要像孙文先生说的那样,为国家多做点事情。”
同年,余庆鳌的灵柩运回湖口家乡安葬,沿途军民摆祭,表达了对这位爱国专家的敬仰和哀悼。
今在江西九江市湖口县舜德乡余爱峰湾西垅涧山峦,距屏峰村村部西北方约两千米处,有一座孤寂的古墓葬。墓封土长3.3米,宽2.1米,周边有长方形挡水坝,用青砖垒砌,坝长4.8米,宽3.4米。墓前为雕龙镂花碑石,通高为1.27米,通宽1.2米,碑文阴刻“故显考余公讳序琳字步升老大人之墓”,墓内安葬之人叫余庆鳌。
这位中国第一代兵器工业专家的卓越代表不仅因其高超的专业成就而被世人尊敬,更因其拳拳的爱国赤诚而被中华民族引以为傲,长久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