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次鸣放礼炮作为国际礼节是欢迎印尼总统苏加诺

鸣放礼炮也是隆重迎送国宾仪式上的一种礼遇。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访华,或者我国国家主席或国务院总理出国访问,驻在国在欢迎或送别仪式上鸣放礼炮。

长久以来鸣放礼炮已形成国际惯例。凡欢迎外国元首,鸣礼炮21响,欢迎外国政府首脑,则鸣放19响。鸣放礼炮成为最高规格的礼遇。

鸣放礼炮起源于英国。据说400多年前英国海军用的是火炮。当战舰进入友好国家的港口之前,或在公海上与友好国家的舰船相遇时,为了表示没有敌意,便把船上大炮内的炮弹统统放掉,对方的海岸炮舰船也同样做以表示回报。

这种做法以后就逐渐成为互致敬意的一种礼仪。由于当时最大的战舰装有大炮21门,所以鸣炮21响就成了一种最高礼节。

鸣放次数与战舰级别(装炮门数)相当。21响为最高,以下次数为19、17、15、13响。据说当时认为双数“不吉利”,因此,舰炮都是单数,现在也有鸣双数的。

不同级别如下:
21响:迎送国家元首或其他相应级别的人;
19响:迎送政府首脑或其他相应级别的人;
17响:迎送副总理级官员。

21响全部鸣放作为对国家元首的礼遇,1875年美国对总统和国旗首次正式采用这一礼仪。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时,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所以54门大炮齐鸣28响。

以鸣放礼炮作为国际礼节,我国是从1961年6月正式开始的,当时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第二次来我国访问。

我国多年来停止鸣放礼炮。

我国政府决定,自1984年3月起,为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举行欢迎仪式恢复鸣放礼炮。

举行盛大典礼鸣礼炮,各国不尽相同。
英国的君主诞辰等鸣62响,议会开幕和闭幕鸣41响;
美国国庆日全国各驻军营地鸣炮50响,表示每州鸣一响。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2009年10月1日上午10时举行,“鸣礼炮”是国庆庆典开始的第一项活动。天安门广场的庆典活动鸣放60响礼炮,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