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首创的针灸铜人发明于北宋

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翰林医官尚药奉御王惟一负责编撰《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

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书成,并范铸两具刻有经脉命穴的铜质人体模型,简称针灸铜人。高度与正常成年人相近,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体内雕有脏腑器官,铜人表面镂有穴位,穴旁刻题穴名。

经仁宋批准,将图经刻石两套配以铜人,一置医官院,一置大相国寺仁济殿。天圣针灸铜人与成年男子体型相等,共有359个穴位名称,666个针灸点,供教授和学习辩认俞穴,按穴论病。

图经和铜人对针灸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铜人腑脏具备,外表用金字书写穴名在孔穴旁边,外涂黄腊,中充满水,医生实际操作时,针扎对穴位,则水自穴孔流出。如果针扎的部位不对,则无法刺入。

其铜人既可供针灸教学之用又可作为考核医生水平的工具。据南宋周密《齐东野语》载,考试前先用黄蜡封涂铜人外表孔穴,其内注入水,应考者根据主考官所提出的腧穴,定位针刺。如取穴准确,针入而水流出;如取穴不准,则针不能刺入。

这是古代精密的医学模型,也是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重要发明,堪称世界之首创

这两具天圣针灸铜人因战争关系,一具在南宋时失落;另一具为金人所得,传到元代,已有缺损,由尼波罗(即尼泊尔)人阿尼哥于至元二年(1265)修复。

1985年,河南省开封市在有关中医专家共同研制下,重铸天圣针灸铜人,使祖国中医瑰宝重放异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