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蒙古语言学著作是语法书《蒙文启蒙》

中国最早的蒙古语言学著作是语法书《蒙文启蒙》。它也是第一部蒙古语法书,又名《心箍》。

作者是元代学者搠思吉斡节儿,该书总结了当时蒙古书面语语法,为以后蒙古语文文法的规范奠定了基础。后世多人写了有关蒙古语语法书,都或多或少受到该语法书的影响。

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古语支。阿尔泰共同语是今中国多数北方民族语言的祖语。阿尔泰语系可分为蒙古语族、突厥语族、满洲-通古斯诺族三大类,属蒙古语族语言的有蒙古语、东乡语、保安语、土族语、东部裕固语、达斡尔语等。

蒙古族早期没有文字,《黑鞑事略》中说:“鞑人本无字书,然今之所用,则有三种。行于鞑人本国者,则只有小木,长三四寸,故言语不差,其法说谎者死,故莫敢诈伪。虽无字书,自可立国。此小木即古木契也。行于回之者,则用回回字,镇海主之。回回字只有二十一个字母,其余只就偏旁上凑成。行于汉人、契丹、女真诸亡国者,只用汉字,移刺楚村主之。”后在鲁不鲁克的游记里这样说:“鞑靼人采用了他们(畏兀儿人)的字母。他们写字,是从上往下写,他们看字,也同样地是从上往下看,各行字的次序,是从左向右。”

以后到元朝时期,学者搠思吉斡节儿对蒙古文字予以整理,加以改进,并于公元1305年写了蒙古语第一部语法书《蒙文启蒙》(一译《心箍》)一书。该语法书现已亡佚,但其后的一些蒙古语语法书中能窥视到该书的一些内容。搠思吉斡节儿在该书中比较正确地揭示了蒙古语的特点,制定了正字法,总结了当时蒙古书面语语法,为以后蒙古语文文法的规范奠定了基础。后世多人写了有关蒙古语语法书,都或多或少受到该语法书的影响。

搠思吉斡节儿,约13世纪下半叶-14世纪上半叶在世, 生卒年不可考。原名达麦多吉( Bdag-med rdo-rje,意为“无我金刚”),法名搠思吉斡节儿( Chos-kyihod-zer,意为“法光”)。曾拜喇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为师。元成宗朝受皇家供养,仁宗朝为国师。著有《蒙文启蒙》,为回鹘式蒙古文规范奠定了基础,常为后世蒙古语文学家称引。

据清代雍正年间成书的 《蒙文启蒙诠释》记载, 搠思吉斡节儿奉元武宗(海山)之命,首次用蒙古语翻译佛经。由于当时回鹘式蒙古文规范尚不完备,搠思吉斡节儿特为翻译佛经制订了新的正字规则。

从《蒙文启蒙诠释》阐述的《蒙文启蒙》主要内容来看,搠思吉斡节儿明确地把回鹘式蒙古文字母区分为元音、辅音两大类。他认识到元音和谐律的存在,进一步把元音字母分成阳性(紧)、阴性(松)、中性(或紧或松)3组。列举了123个开音节和可以出现在闭音节末尾的11个辅音。在语法方面,对8种格的形式和所表示的主要意义以及各种助词的用法都一一举例加以说明。

因此,这部著作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搠思吉斡节儿除用蒙古语翻译过《五守护经》、《十二因缘经》等佛经外,还把印度学者寂天的哲学著作《入菩提行论》译成蒙古文,并著《入菩提行论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